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观点

为新时代家庭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论述摘编》

标签:观点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尹旦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论述,高度强调家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基石作用和在人民幸福生活中的港湾作用,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党对家庭建设的战略性思考和规律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的理论逻辑、中国传统优秀家庭文化的历史逻辑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为新时代家庭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 尹旦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承载着经济发展、情感交流、人口生产、教育感化、生活照料等多重强大的社会功能。家庭的地位和功能决定了它一方面牵涉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另一方面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盛衰治乱。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家庭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论述,高度强调家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基石作用和在人民幸福生活中的港湾作用,为新时代家庭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家庭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们在创立其思想体系时,就将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的生存受到四个前提的制约,即物的生产、需要的产生、人的生产和由前三者而来的社会关系的制约,其中人的生产指“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也就是说,人的历史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都离不开家庭。恩格斯晚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更是从家庭的演变揭示人类文明社会的内在矛盾及本质。通过这些阐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家庭理论。

    中国共产党具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家庭理论中国化的理论自觉。建党初期,蔡和森用中国的话语体系转述并再阐发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核心观点,李大钊、李达、李汉俊等人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提出了建构现代家庭的理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通过与时俱进创制修订婚姻法、持续评定嘉奖“五好家庭”等形式,形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意识形态,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建设的行为准则。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为指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作出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家庭理论的开放体系添加了新时代中国的新元素,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从不同视角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一是从人民群众对家庭幸福的新期盼新需求的视角,强调“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针对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要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二是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视角,强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系,即“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提出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中国梦之中,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三是从教育的视角,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四是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社会各界要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五是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视角,要求领导干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严格要求亲属子女,引导他们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饱含深情,语言平实,既从治国理政的理论高度,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凸显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人民幸福中的重要地位;又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独特视角,探求治国理政的新着力点,从家庭建设切口提出了民族复兴、社会治理的新思路新举措。这些论述体现了党对家庭建设的战略性思考和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家庭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家庭建设的理论指南。

    中国优秀传统家庭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家国同构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家国同构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家国在组织结构上都具有等级关系。家是一个宗法共同体,内部有辈份、性别等级关系;国是宗法共同体的集合体,有君臣、上下等级关系。等级是家国的基本秩序。二是家国在伦理关系上具有相通性。与等级秩序相应,无论家还是国,伦理规则都以维持等级秩序为基本导向,都以统治/服从的权力关系为共同本质。国家伦理移位到家庭场域,则为家庭伦理;家庭伦理的延伸扩展至国家,则形成国家伦理。在“王道之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官方意识形态中,“一纲”属于国家场域,“两纲”属于家庭场域;忠孝并举也是各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指标。三是家国在治理上具有递升关系。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规划中,治理视阈从个体、家庭,扩展到国家、天下,“齐家”是实现经世致用抱负的必经环节,所谓“治家如治国,治国如治家”。正是因为家庭在传统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代统治者用礼法并用的方式,开展家庭建设,强化家庭伦理秩序,形成了精深的家庭文化。历代帝王、士大夫用以规训后辈、整肃家风的家训甚至发展成为一种蔚为大观、流传至今的文化形态。

    虽然传统家庭文化中有一些附着于农业经济土壤的糟粕,如长幼之序、男女之别、愚孝愚节等,但其中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价值取向、传递真善美的内容,都是跨越时空的历时性精华,理应成为新时代推进家庭建设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从优秀传统家庭文化中汲取智慧。他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理、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论述正是传统优秀家庭文化基因的当代延续,是传统优秀家庭文化在新的时空背景中的俱进转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化的鲜明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的理论逻辑、中国传统优秀家庭文化的历史逻辑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指导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根本遵循。

    (作者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70年党的妇女工作的历史与经验总结”(19BDJ063)阶段性成果。


  • 分享:
  • 编辑:杨蔚然     2021-05-12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