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花样盛年

乐黛云:90年沧桑文学路,既开风气也为师

标签:花样盛年 | 来源:黄婷 | 作者:中国妇女报

活动现场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也是北大最有故事的人之一。3月26日,乐黛云先生的自传《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新书发布会暨学术人生分享会在京举行。来自多个高校的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从多个角度谈了他们所理解的乐黛云先生,探讨和分享乐黛云先生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突出的学术成就。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黄婷

3月26日,乐黛云先生的自传《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新书发布会暨学术人生分享会在京举行。来自多个高校的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从多个角度谈了他们所理解的乐黛云先生,探讨和分享乐黛云先生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突出的学术成就。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也是北大最有故事的人之一。在《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1年1月版)中,乐黛云先生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以及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遭遇一系列的坎坷曲折——当过猪倌、伙夫、赶驴人、打砖手,最后又回到教学岗位。五十岁的她,在一般人以为“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重新开始。她重新焕发学术活力,在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开拓中披荆斩棘,取得了斐然成就:因为她,北京大学有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机构;中国有了自己的比较文学学会;全国各高校有了一个又一个比较文学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点;中国学者开始走向世界,并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中担任要职;而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也成为整个人文研究中一条异常活跃的“鲶鱼”。

学术界的帅才

乐黛云先生说:“命、运、德、知、行,这五个字支配了我的一生。”“命”与生俱来,“运”则充满偶然,“知”意味着对知识和智慧的探求,而“行”则意味着现实人生中的取舍与选择。在《九十岁感言》中,乐先生写道:“我很庆幸选择了北大,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文学研究作为我的终身事业。我从小就立志从事文学工作,最大的愿望是把美好的中国文学带到世界各地,让各国人民都能欣赏到优美的中国文化,进而了解中国。我努力做着,虽然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一直是这样做的。”

1985年,乐先生在北大首创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所,迄今已经有36年。比较文学学科在很长时间引领学术风潮,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文化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发展。北京大学教授贺桂梅说:“通过乐老师,我们了解到比较文学的确立、发展的过程和内在的理路。读乐老师的书使我们能从这个学科首创者的内在思想视野,重新思考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诞生的历史语境,和始终需要回应的软点问题,特别是在21世纪再出发的基本方向和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在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看来,“如今国内、国外研究比较文学的高潮已经过去。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比较文学的影响力是覆盖性的,对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都有影响。”他认为乐先生的特点是既开风气也为师:“乐黛云老师在中国学界是跨出中文系也跨出现代文学、比较文学,是整个学界少有的兼具这两种能力的,能够做大量的学术组织工作,举重若轻,同时又能够自己著书。”

在比较文学的建树之外,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提到了乐黛云先生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成就。乐黛云先生的《了解世界文学研究发展状况,提高文学研究的水平》一文,引领了对现代文学一系列的研究。在他看来,乐先生这篇文章和王瑶先生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随想》,严家炎先生的《从历史实际出发,还事物本来面目》构成了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三个重要的经典篇章。“乐老师不仅走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之路,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历史人物,不仅永垂于我们这一代每个学生的历史记忆中,而且在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研究史、现当代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以及贵州地方史上都留下了她个人的印记,这大概就是今天我们来祝贺乐老师九十高龄的一个更深远的意义。”

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陈越光则谈到了乐先生对中国文化书院的贡献:“乐老师和汤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社会事业推动者,20世纪80年代创办中国文化书院,90年代中,中国文化书院创办跨文化研究院,1998年创办中法合作的跨文化对话杂志,2002年创办北京大学的跨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创办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2021年1月份,也是在乐黛云的支持和鼓舞下,在青海开创跨文化系的项目,1月29日开了中国和法国线上线下的会议,乐老师全程参加。跨文化领域的推动工作,乐老师是奠基人和我们的榜样。”

一代人的杰出代表

九十年历经沧桑,却始终坚韧如初。乐黛云先生将自己一生的人生经历,包括她的家庭,她的爱情,她与时代的沉浮,她跟命运的较量,她对学问的追求,她对一颗颗自由灵魂的怀念,都在《九十年沧桑》中用隽永的文字娓娓道来。在现场,乐黛云先生说:“我很想听一下大家对这本书的批评,因为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两个原则,一个是真话不一定讲,有的真话实在是不敢讲;一个是傻话和谎话一定不讲。大家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到谎话一定给挑出来告诉我,这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个原则。”

北京大学教授张辉把此次新书首发活动看成是致敬乐先生的一个场合。《九十年沧桑》一书的封面是乐先生大学时代的照片,目光专注,青春焕发。肖像周围放有乐先生《面向风暴》《我就是我:这历史属于我自己》《中国小说里的知识分子》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四本书。“当时我们对这组照片做了这样一个解释,面向风暴,我就是我,这历史属于我自己,这就是我们自信、坚定,纯粹如真金,温润如良玉的乐老师。她是一个历经磨难却始终不懈上下追求的读书人,一个真正的知识人。”

在贺桂梅看来,《九十年沧桑》坦诚、细腻而生动地讲述了乐先生90年人生道路。“读到这样丰满而充实的人生故事心里面会变得很温暖,也很沉静,希望我们也能像乐老师那样去思考,去生活,永不气馁,永远探索。”她认为,这本书也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一代北大人历史的见证。

北京大学教授夏晓红分享说:“我们对一些外国作家和学者的了解,以及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其实是乐老师最先给我们启蒙的。去美国留学前,近五十岁的乐老师跟年轻的学生一起在英语系上课,乐老师年纪最大,但是最认真,让我非常惭愧。我觉得乐老师是一个青春永驻,不断努力精进的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乐先生学养高山仰止,还特别和蔼可亲。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金莉觉得,“乐先生身上有一种魅力,能把周围的人都吸引在她身边,我们跟她在一起就是这种感觉,特别的亲切。乐先生是我们的人生楷模,也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子。”

  • 分享:
  • 编辑:黄威     2021-03-31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