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新闻

希拉·斯里·普拉卡什: “我的设计理念是互惠”

标签:新闻 | 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 作者:秦红岭

1.jpg

□ 作者 主持人:秦红岭(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在印度,有一位女建筑师曾被全球著名建筑杂志《建筑文摘》评为建筑界最具影响力50名人;被意大利建筑杂志《il giornale dell architettura》评为世界百佳建筑师;受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邀请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做可持续建筑设计指导,她就是印度建筑设计界传奇式人物——希拉-斯里-普拉卡什(Sheila Sri Prakash)。

希拉-斯里-普拉卡什1955年7月出生于印度中部城市博帕尔。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她接受了印度古典舞和传统音乐的系统训练,6岁时即登台表演婆罗多舞和库契普迪舞,被誉为舞蹈神童。在建筑师的身份之外,她还是一位舞蹈家和音乐家。1973年,希拉进入印度安那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1977年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79年,希拉在钦奈市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建筑师事务所,由此她成为印度第一位创办和经营自己建筑事务所的女性,目前在印度钦奈、班加罗尔、孟买以及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设有办事处。自希拉建筑事务所成立以来,已设计完成超过1200个项目。2015年,希拉获印度建筑师协会颁发的荣誉建筑师奖,2019年获印度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希拉作为唯一受邀加入世界经济论坛“设计创新全球议程理事会”的印度建筑师,以可持续建筑的全球倡导者角色活跃在国际建筑界,在2012年全球绿色峰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里约+20”峰会等绿色建筑论坛发表演讲,致力于倡导环境友好的设计和对社会敏感的规划。

在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方面,希拉以提出建筑设计中的互惠性设计思维而闻名。所谓互惠性,原本指一个正面的行为作出后带来另一个正面的行为,希拉将其引入可持续建筑领域并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希拉还制定了互惠设计指数,这是一个建筑可持续发展矩阵,将可持续设计在环境、社会学和经济影响方面的参数和指标联系起来。她还发起了一项名为“互惠浪潮运动”的艺术和设计竞赛,通过发动学生们用回收的材料创作艺术品,旨在提高人们对可持续设计的认识。

希拉将基于互惠性原则的可持续理念运用于建筑设计实践。在1987年联合国“安置无家可归者年”,受世界银行邀请,她设计了屡获殊荣的泰米尔纳德邦低成本住宅,其亮点是创造了增量式住宅模式,类似于一种半完成房屋,可以提供基本的庇护性生活空间,住宅的其他设施随着住户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不断添加或增值,并逐步成为永久性住房。1993年,希拉在钦奈设计了一幢采用再生材料的房屋,并开创了雨水收集系统,该系统后由泰米尔纳德邦于2003年作为强制标准实行,成为解决印度淡水资源枯竭危机的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案。2012年,希拉和女儿帕维特拉设计了自己事务所的全球设计总部大楼,在该设计中建筑被设想成一个活的有机体,使用自然照明和可再生能源,获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S)白金级绿色建筑认证。在Mahindra世界城(钦奈)的设计中,希拉通过运用她提出的互惠指数,显示该建筑内部的各种设计元素和谐运行,从而产生了降低能源和水消耗的可持续节能效果。

希拉在建筑设计中还成功融入了印度乡土文化元素,强调空间中的线条、节奏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试图将景观设计融入设计过程中,使其成为一个功能层,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外观层。在印度科代卡纳尔银色瀑布度假村设计中,带有随机暴露的碎石砌体和倾斜屋顶设计,让这些建筑能够有机融入周围景观。其中,咖啡厅的屋顶如自然蜿蜒起伏的道路,有圆形穹顶和小孔,让光线洒下,如同霍比特人的房子。2018年希拉事务所设计的Shirdi Sai Baba寺庙重新诠释了“寺庙之都”泰米尔纳德邦的印度乡土建筑。该寺庙原地块上有一棵印楝树,于是这棵树成为设计的起点,最终的设计形式是一个11面多边形铰接成一个三维多面体,平衡了神圣几何与工程逻辑,将实用性、精神性和体验性完美结合。

2.jpg

  • 分享:
  • 编辑:苏悦     2021-02-18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