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花样盛年

傅莹:百年变局中“看什么”与“怎样看”

——关注《看世界2: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

标签:花样盛年 | 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 作者:范语晨

2020年,中国和世界都经历了风云激荡的变化。新冠疫情的流行给国际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看清世界,是各界都在思索的课题。2021年2月4日,“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看世界2》研讨会暨傅莹大使新书首发分享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会上,傅莹与相关学者就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进行了对谈与研讨。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见习记者 范语晨

2020年,中国和世界都经历了风云激荡的变化。新冠疫情的流行前所未有地凸显着国际关系的矛盾,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看清世界,是各界都在思索的课题。资深外交家、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的新书《看世界2: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1月版)是一份颇具分量的成果。2021年2月4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与中信出版集团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联合举办“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看世界2》研讨会暨傅莹大使新书首发分享会”。会上,傅莹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彭凯平,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达巍进行了对谈与研讨。

催化剂还是里程碑?新冠疫情与国际格局

《看世界2》是2018年出版的《看世界》续篇,收录了傅莹2017年至2020年发表的文章、接受的采访,以及关于国际格局和国际传播的两篇讲课稿。在研讨会上,傅莹谈到了从第一部到第二部的成书历程。上部书中,傅莹试图“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尽绵薄之力”,而新出版的《看世界2》依然延续着两大关切:世界如何关注中国,中国如何看待世界。

傅莹在书中开辟专章《新冠疫情下的国际形势》,通过亲身体验与观察,探讨新冠疫情给国际格局,特别是中美关系带来的影响。面对学者们对后疫情时代国际关系的种种论述,傅莹冷静地延续着《看世界》中对世界局势的基本判断:疫情的暴发并没有改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层动因,即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挑战的增多和国际行为体日趋多元化,二战后奠定的国际秩序无法有效应对现行问题。她在书中写道:“许多学者将新冠肺炎疫情视为战后世界历史的一道分水岭……但从目前看,它带来的变化并非颠覆性的,而是在产生催化剂和加速度的效果,全面加快和深化了已经出现的趋势。”

中美关系无疑是疫情催化下国际矛盾的重要体现。傅莹在新书中,详细回溯了中美关系的历史,认为在疫情中,美方没有释放团结合作的信号,反倒借机强化对华竞争的意识形态,致使这次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未能转化为改善关系、恢复合作的机遇。傅莹接着从外交思想、全球领导力、国际传播等角度,为我国如何应对中美长期博弈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如果多少年后回头看,人们可能还是希望这场疫情能够成为中美合作应对全球危机与风险的里程碑,而不是两国矛盾持续激化、彼此关系不断沉沦的催化剂。”

“看什么”的背后,是“怎么看”的反思

除新冠疫情的影响外,《看世界2》还纳入了人工智能、国际传播、智库建设等新的问题域。研讨会上,彭凯平谈到,《看世界2》之“看”蕴含两重意义,不仅在于呈现“看什么”,更在于启发大家“怎么看”。这本书告诉读者,看世界既要求人们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也要理解其背后的根源性问题,形成自己的原则和认知取向。彭凯平认为,傅莹提供的是一部帮助大家“看一看世界本来的样子”的教科书。

的确,《看世界2》不仅是所“看”之象的直陈,“怎么看”的问题才是傅莹思考的初衷和落脚点,她为新书撰写的自序,便是对“怎么看”的一个框架式解答:看世界之变,最关键的是看国际格局之变;看世界之变,需要重视全球化之变;看世界之变,不能忽视技术之变。傅莹围绕一个“变”字,为当今世界的诸多情势建立起三个理解轴心,从而把中美关系、新冷战思维、人工智能等热门议题引向更具本质性、全局性的探讨,引向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中,世界将面临的重大方向性选择。

“看客转身”:用对话续写中国故事

研讨会上,嘉宾们还围绕听众的提问进行了探讨。其中,不少人提到了《看世界》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话:“中国的困难在于,突然被推到更高的平台上,就像上到舞台却背对观众的人,常常觉得自己仍然是看客。” 听众好奇的是,现在中国是否已经转过身来了呢?

傅莹表示,这个“转身”表达的是一个过程,涉及的问题多且复杂,无法一蹴而就。如果说在上部书中,傅莹敏锐地捕捉到了“转身”的困境,那么《看世界2》则对“转身”的情境与对策进行了更深入的思索。在傅莹看来,适应变化了的世界,首要问题依然是对“变局”的充分认知:“对中国人来说,这一次和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世界变局不同,中国不再是被动接受变局的结果,而是作为变局的自变量之一,拥有了可以不断扩大选择权,甚至影响变局方向的战略空间。”

达巍也强调了“转身”意识的重要性。他谈到,从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二战后真正确立国际主义外交路线,美国的“转身”用了5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转身”可能也需要较长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有“正在转身”的意识,以及“转身”过程中的管理。

成功转身离不开对话的能力。薛澜提出,在国际舞台上发声需要学者们有更大的勇气、更加主动作为。实际上,对话能力是贯穿两部《看世界》的核心主题之一。傅莹在上部书对国际秩序的论述中便概括道:“秩序也好,体系也罢,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沟通和理解。”而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新变数,傅莹更加迫切地呼唤积极对话的未来。正如她在新书后记中所言:“我们需要保持期待,更有必要通过续写中国的成功故事,包括中外合作的成功故事,来让世界的前景变得更加光明。”

  • 分享:
  • 编辑:黄威     2021-02-09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