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女主角

残疾绣娘的逆袭

标签:女主角 | 来源: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 作者:田梦迪

张乃送在刺绣。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见习记者 田梦迪

50岁的张乃送坐在车间里安静刺绣,她身着苗族特色服装,头上簪着一朵红花,针尖在底布上飞快起舞,一挑一串之间,两只栩栩如生的牛角已跃然布上。

张乃送喜欢苗绣,一方底布、七种色彩,为腿脚残疾的她搭起自由创作的舞台;一根细针、几缕丝线,为她的家庭绣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跌入谷底

张乃送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山县的一个小山村,是个土生土长的苗族姑娘。小时候,她和家人住在乡下的木房子里,夏天到河边挑水,冬天到山里捡柴火取暖,家里靠种田为生。

虽家境清寒,但她健康快乐地长大,遇到疼爱自己的老公,有了可爱的女儿。

没想到31岁那年突如其来的小疼痛,改变了张乃送的人生。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张乃送只觉右腿膝关节有些轻微疼痛,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肿胀越来越大,疼痛也越来越烈,关节里面还化了脓。

张乃送拖着不去医院,“那时家里没钱,我也害怕,万一被查出大病,把腿锯掉怎么办?”

为缓解疼痛,她向村里的苗医求助,谁知草药越吃越疼,“最后在床上瘫了大半年才能下地,右腿的膝关节也落下残疾,当时觉得天要塌了。”

张乃送本以为残疾已经是人生的最大难题,没想到祸不单行。

2014年,她送孩子去幼儿园时,突然感觉身体越来越重,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自己得了尿毒症。

“在镇上租房、孩子上学、我每周做三次肾透析,还有家里的一应开销,都靠着老公在杭州打零工、捆钢筋挣回来的钱。”那两年,家里彻底陷入贫困,也是张乃送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都说触底反弹,2015年,正在人生谷底艰难挣扎的张乃送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

看到希望

听说县里的车间在招绣娘,这门从小就会的手艺还能赚钱?

起初,张乃送对这个问题存疑。她担心自己干不好这份工作,家里孩子小,加上自己腿脚不便、隔日就得去县医院做肾透析,哪有时间做这些?加上长期受病痛折磨,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虽然从小就会绣花,但那都是给自家亲人穿的,要拿去卖,我害怕自己的手艺不过关。”

为了打消这些顾虑,企业特地派人上门培训,残疾绣娘们的作品也有人定期上门去收。

一开始,张乃送要照顾孩子,自己也不熟练、接单少,一个月能领到800元工资,但她十分兴奋。“我特别开心,以前总觉得自己是负担,现在终于能靠着双手创造点价值了!”

奋斗不息的人总是备受眷顾。2016年,村支书为张乃送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

政府为张乃送家分配了一套60平方米的电梯楼房,还有一张扶贫卡。凭借这张小小的卡片,张乃送的女儿可以免费上学,她每周三次的肾透析也不再用钱,腿脚不便的她坐公交车还能享受半价优惠。

张乃送太开心了,生活的重担被卸下,她更有干劲儿了。

越过越好

传统苗绣工艺复杂、工期繁长,成本太高,很难推向市场。

张乃送深知这种无奈,自己没日没夜地埋头苦绣,好不容易做出一件精美的绣品,却因价格太高而无人问津。

如今可不一样了。

当地企业请来留学归国的设计师,将传统的苗族图样和简单的刺绣针法相结合,设计出“苗眼看世界”抽纸盒、动物胸针、双面桑蚕丝飘带等一系列日常利用率极高的绣品,苗绣正在从非遗藏品走向千家万户。

10月27日,杭州-黔东南消费扶贫周正式启动,苗绣出山又添新通路。在拼多多直播间,两位绣娘面向40多万消费者,现场展示了苗族刺绣的针法,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借着电商平台的东风,被销往世界各地。

订单多了,张乃送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起来。

孩子渐渐长大,她有更多的时间和针线打交道,熟能生巧,她的指尖越来越灵活,平绣、扣线绣、破线绣等手法都不在话下,工资也翻了一倍。

她终于能给女儿交得起补课费了,“现在就希望自己的病能快点好起来,希望女儿能好好读书,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 分享:
  • 编辑:吴苏锦     2020-11-05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