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女网TV > 短视频 >傈僳语版《我和我的祖国》唱响美好新生活

傈僳语版《我和我的祖国》唱响美好新生活

标签:短视频 | 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 作者:记者 姚鹏 张明芳 陈晓冰

你可能听过很多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国》,但你听过傈僳语版本的吗?

日前,记者来到云南怒江县阿路底村,一群村民正在村里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车间里引吭高歌,原生态的歌喉,纯朴的笑容,透出的是发自心底的喜悦之情。而这首傈僳语《我和我的祖国》背后,也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上甘岭”,过去,绝大多数贫困群众居住在高山峻岭、峡谷缝隙之中,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住房大多是透风漏雨的蔑笆房和木板房。为了挪穷窝,断穷根,怒江州近年来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10万贫困群众搬出深山,住进配套齐全的新社区,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搬出来既要稳得住,还要能致富,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怒江州大量发展扶贫车间,让“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成了搬迁群众新的生活方式。阿路底村“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便是其中之一。

就业工坊的负责人此路恒幼时因病左脚落下残疾,通过不懈奋斗挣到第一桶金后,他和妻子认准民族服饰商机,开始新的创业。

此路恒所在的赤恒底村是传统的傈僳族村寨,家家都有纺线织布、服饰加工的手艺,此路恒发动身边会纺织的村民,又吸纳了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建起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产品主要以傈僳族、怒族民族服饰为主,坚持用传统的织布机织布,但款式、花样做了很多创新,产品一出便供不应求。在众人的努力下,当年合作社就实现了户均收入2万元。

现在,合作社的民族服饰产品已有30多种,每年的生产能力达到了4万套,凭借个性鲜明、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优雅而不失活力的设计、传统而充满文艺气息的风格,产品除在怒江州本地销售,还远销缅甸、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地,年销售收入370万元以上,带动大批村民,特别是女性村民实现就业和致富,传统文化技艺在脱贫攻坚中绽放异彩。

针对扶贫搬迁带来的新情况,身为共产党员的此路恒除了带动大家创业,还想方设法帮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生活。他在合作社办起了移民缝纫培训班,请来老师教授技术和文化。傈僳族爱唱歌,他就组建了合唱团,把歌曲翻译成傈僳语吸引大家,于是便有了这首傈僳语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国》。

“看得更远些,想得更多些,才能发展得好。我是共产党员,带着村民一起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此路恒说.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