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女主角

“妇”字号120上的“铁娘子”刘子艳

母亲健康才不会错过发展的快车

标签:女主角 | 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 作者:记者张明芳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张明芳

“砰砰砰”“开开门啊!前置胎盘不能大意,万一产前出血,大人孩子都有生命危险!”门外是焦急的呼喊声和拍门声,门内则一片寂静。

门外敲门声逐渐加重,门里才传出不耐烦的声音:“知道了,知道了。”

叹了口气,刘子艳把孕期注意事项等宣传资料从门缝塞了进去,随后带着工作人员冒着小雪和刺骨的寒风在门外站了半个多小时,一句句讲解注意事项,告知紧急情况处理办法。

这是多年前的一个寒冬,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子艳在1名前置胎盘高危孕妇“家门外”的随访,也是她的第三次登门。

妇幼保健工作的艰难之路

“坦白地讲,作为一名老妇幼工作者,这样的误解已经司空见惯,但当时还是觉得很委屈。”刘子艳说,幸而,事后孕妇遵从了医嘱及时就诊并最终顺利产子,刘子艳很欣慰。

这就是刘子艳的工作,有难以言说的委屈,也有迎接新生的感动。

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西北部的克什克腾旗,总面积20673平方公里,是蒙、汉、回、满等10个民族聚集区,总人口 25.6万,育龄妇女8万,辖13个苏木乡镇,3个街道,共124个行政村,13个社区。

克什克腾旗属高寒山区,地广人稀,尤其是牧区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滞后,医疗条件落后,妇女卫生保健意识薄弱,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较高,再加上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八盘”、白毛风、6月霜花时有发生,为妇幼保健工作的落实带来了诸多困难。

如果问她最不方便的是什么?“没有车。”刘子艳说。

中心由于资金所限,没有购置专用车辆,每次下乡都要坐班车,由于乡镇之间道路遥远,他们都是背着行李住在村里,“那时候居住条件还很差,又冷又脏,但是没办法。”

刘子艳最长时间在外面待了半个月,但是只能完成三分之一的工作。

“没有车,我们去牧民家里宣传保健知识特别难,去一趟要兜兜转转,如果赶上牧民不在家,就是白跑一趟。”刘子艳说。

这还不是重要的,“孕妇分娩来不了医院,只能接生婆去接生,接生婆没有专业的医疗卫生知识,很多危重孕妇和新生儿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丧命。”曾经的现实让刘子艳很是惋惜。

流动医疗缩短了服务半径

“什么时候咱们中心能有一辆车就好了。”刘子艳的心里总是盼望着。

梦想在2007年实现了。

在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支持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03年启动实施了一项大型公益项目——“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将“母亲健康快车”投放到我国西部地区,以流动医疗的形式,为贫困母亲“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不断提高各族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项目2005年在内蒙古实施。2007年,项目在克什克腾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实施,中心共接收“母亲健康快车”两辆,ATP治疗仪1台、孕妇营养分析仪1台、远程胎心监护仪和DNA倍体定量分析仪各1台。

自此,“母亲健康快车”与当地的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成了最亲密的伙伴。

基层义诊,督导培训,“两癌”筛查……“母亲健康快车”的警笛一响,刘子艳就无惧风雨,出现在需要她的地方。

当然,妇幼保健工作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当“母亲健康快车”拉着彩超来给妇女们做妇科检查时,很多当地妇女认为做妇科检查很丢人,都不愿意来。“第一次检查时,只有五六个人来,我们一会儿就做完了。”刘子艳说。

值得高兴的是,如今,随着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逐渐加强,更多妇女的保健意识逐步提高,“如今每次做检查,都来两三百人,我们几个人都快忙不过来了。”虽然很辛苦,刘子艳的话语里却透着喜悦。

“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为推动“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克什克腾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将“降消项目”“宫颈癌筛查项目”“小剂量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项目”“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与“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有机结合,项目前期推广及运行中的健康教育、项目培训依靠“母亲健康快车”完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令刘子艳高兴的是,通过“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缩短了服务半径,提高了服务可及性。“以前半个月奔波只能完成工作的三分之一,而有了‘母亲健康快车’半个月我就能完成全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妇”字号120与“铁娘子”

2008年初春,“母亲健康快车”落户克什克腾旗不到半年。一天凌晨2点,当时作为一线值班医生的刘子艳突然接到孕妇家属的电话,电话那头焦急万分,耐心询问后,刘子艳得知,这名孕妇家住南店,孕36周,之前产检发现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已经破水。

“产妇情况危急,居住较为偏远,刚刚下过大雪,路况不佳,有可能在途中分娩或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刘子艳分析。随后她立即启动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应急预案,开辟救治绿色通道,派出“母亲健康快车”和临时调动的医护团队,火速前往南店,接到孕妇后他们迅速折返。车厢外冷风呼呼地拍打着车窗,整个车身在轮胎与砂石的摩擦中起起伏伏,车厢里充斥着孕妇的呻吟声。刘子艳的双眼死死盯着监护仪,一刻不敢松懈,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6点他们终于回到妇幼保健所,紧急实施剖宫产手术,平安分娩一女婴。

“母亲健康快车”这样生死时速的时刻,刘子艳见证过多次,正因为这一次次生死时速,农牧民称“母亲健康快车”是孕产妇的“救命车”,是奔驰在草原上的“妇字号”120。

据2017年“两纲”统计监测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2003年的78.58%提高到99.96%,提高15.98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从55.4/10万下降到13.07/10万,下降了42.33个十万分点;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6‰和32.2‰下降到4.36‰和5.16‰,分别下降21.64和27.04个千分点,三项死亡率分别低于全国6.53个千分点、3.94千分点和2.44个千分点。

而更多的时间,“母亲健康快车”承担的是常态化的工作。

2012年11月,为提高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实地查看妇幼保健工作落实情况,刘子艳已任分管副主任,她带领基妇科驾驶“母亲健康快车”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对基层卫生院妇幼工作的督导考核,这个工作每年平均3次。

11月份的克什克腾已经开始大面积降雪,刮起白毛风,国道303是通往4个牧区的必经之路,刘子艳每次走过都心惊胆战。

这天他们的目的地是巴彦高勒卫生院,路上风雪交加,可见度不足10米,“母亲健康快车”缓慢前行,一行4人一会就得下去推车,身上都结满了冰流。

望着漫漫长路,2名第一次下乡的小同志有点泄气。“咱们要不唱歌吧,我起个头儿……”刘子艳提议大家唱歌缓解紧张气氛,随后他们就这样一路唱着歌对抗着无情的风雪。

到了巴彦高勒卫生院已是万家灯火,“下车时我才发现脚上的鞋子不知什么时候崴掉了底儿,样子有点滑稽,大家都被我逗笑了。”一切的疲惫顷刻烟消云散,第二天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样的情况他们每年总会遇到几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刘子艳变成了大家口中的“铁娘子”。

刘子艳这个“铁娘子”也是因为在“母亲健康快车”的帮助下才可以驰骋在茫茫草原为妇幼健康奔忙。

培养一批基层医疗卫生骨干

“母亲健康快车”不仅保障了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而且有效降低了农村牧区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和妇科病的发生率,是真正的“流动的医疗保健车”和孕产妇的“生命健康之车”。

据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介绍,多年来,“母亲健康快车”始终与扶危济困相结合。各地方项目执行单位认真践行“随叫随到,有呼必应;有难必帮,有险必救”的承诺,不论白天晚上,还是刮风下雨,不论是患病的妇女儿童,还是遇有特殊情况的其他患者,“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执行单位只要接到急救电话,都能及时出现在现场,为接送转诊,急救孕产妇和其他危重病人赢得了时间。

此外,“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也与医务人才培养相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各级项目实施单位以“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为载体,组织各级妇产科、儿科医护人员走进农村牧区开展宣传和义诊活动,不仅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同时也锻炼了一支以妇儿科为主的专家队伍,培养了一批基层医疗卫生骨干,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培训基层医务工作者及群众等10多万人次。

近几年,妇幼保健工作越来越受重视,各级政策倾斜程度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软硬件设施日益完备,中心也陆续迎来了两辆新的救护车。

但每次下乡义诊、督导检查、健康宣讲,刘子艳和她的医护团队还是习惯开着“母亲健康快车”。“老百姓认‘母亲健康快车’,‘母亲健康快车’就是老百姓的救命车。”刘子艳说,“母亲健康快车来了,妇女儿童健康的希望也就来了!”

  • 分享:
  • 编辑:黄威     2020-09-15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