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专题 > 我们的小康生活 > 轮播大图

大湾村的女人“乘风破浪”奔小康

标签:轮播大图 | 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 作者:记者 赵梓涵 王恒 王蓓

1545DF2A-147F-4DE3-A27B-1F5429A3E1FA.jpeg

粉墙黛瓦,绿影婆娑,青烟袅袅。白色二层小楼的“大湾民宿”在竹影的掩映下越发别致,一派古朴幽静的徽派风光。

敲门进去,36岁的刘辉洪正在庭院里忙活,满面笑容。

“尝尝我们这的六安瓜片,现在日子越过越好,茶水喝起来都有幸福的味道呢。”好客的刘辉洪一边忙碌着一边笑着说。

刘辉洪是嫁到大湾村的媳妇,2007年从贵州毕节嫁过来时,“傻眼了”,家乡也并不富裕的她怎么也没想到大湾村的婆家比娘家还要穷。“村里连条像样的路也没有。” 

婚后,为了生计刘辉洪和丈夫一起去北京打工,孩子也跟着奔波。直到2017年,眼见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回家”,两口子一拍即合。

回来的恰如其时。村里成立了集体民宿“大湾民宿”,刘辉洪应聘成了民宿管理员。后来,眼界越来越宽的她又自学考了导游证,如今,还兼任着村里的导游。

85D939F8-5061-4A1B-9AE2-35E9458FE5A5.jpeg

每个月能有将近三千元的收入,丈夫也在附近就了业,一个12岁一个6岁的娃儿上学学费全免,她感觉,“日子从来没有这么好过”。

“以前我老公就对我不错,现在我有了固定工作和收入,家庭地位更高了!”进入小康生活的刘辉洪底气更足了。

底气足的大湾媳妇可不止刘辉洪一个。

“我家以前就住在那边的山里。”忙完民宿的活儿,杨红梅指着远处对记者说。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荒山难寻人迹,与眼前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徽派民宿形成强烈对比。

56岁的杨秀梅是从附近的村嫁到大湾村的。“出门靠打提,吃粮挑脚皮,过去的苦日子简直不敢想”。

2016年,她家异地搬迁搬到村里的二层小洋楼,眼见邻居一个个靠着民宿致富奔了小康,当年已年过五十的杨秀梅也不服输,说干就干。两个孩子都在杭州工作,老伴儿也在外地打工,民宿的方案设计到装修,要强的她一个人全包。 

如今,她家的“君临小院”早已步入正轨,节假日时客房总被早早订满,粗略算了算,每年能有几万元的收入。

5594F0C8-6FF7-4000-B34E-2D5A3EDE824E_副本.jpg

“儿子儿媳特别孝顺,小孙女乖巧可爱,老伴儿也对我好着哩!”杨秀梅笑得合不拢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说的话,温暖着全村人的心,激励着大家铆足了劲脱贫奔小康。

四年来,大湾村牢记总书记嘱托,依托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走上了茶旅融合、红绿结合的发展道路,带动贫困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吃上了旅游饭,大湾村的女人在奔小康的路上更是乘风破浪。

如今,大湾村的民宿早已从开始的三五家,增加到了三十几家,其中的一大半,都是以各家媳妇们的名字命名的。

“足不出村就能挣钱致富”,看着在街上和小伙伴们笑着玩闹的小孙女,杨秀梅觉得,这就是小康生活。(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赵梓涵 王恒 王蓓)


  • 分享:
  • 编辑:肖婷     2020-08-27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