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新闻

不能砍树的老林场 枫叶先红的大氧吧

标签:新闻 | 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 作者:刘世康 张园园 贾莹莹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刘世康 张园园 贾莹莹

站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海之中,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已经面临着“先是砍天然林,天然林砍光了,再砍次生林,后来,连人工林都没得砍了”的窘境。

过去,和平林场每年砍树约8000棵,产生木材多达4000立方米,但是拼命砍树却没让林场富起来,随着政策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天然林为主的和平林场只能靠为数不多的人工林艰难维持生计。而今,这里已变成树木繁茂的枫林谷森林公园。

“靠山吃山”,国有林场生存艰难

枫林谷森林公园隶属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和平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8.75%,由于地理位置靠北,素有“天下枫叶我先红”的美誉。

一旦入秋,青翠褪去,枫林谷随之变成火红色,也就正式迎来旅游旺季,枫林谷森林公园副总经理刘翔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去年我们枫林谷接待游客31万人次,年收入1350万元,这比以前还是林场的时候强太多啦!”

谈起以前的生活,林场的老伐木工、如今景区的护树人张春友感触颇深,“我们先是砍天然林,天然林砍光了,再砍次生林,后来,连人工林都没得砍了,靠山吃山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今年57岁的张春友,1980年就进了和平林场上班,2008年,靠采伐为生的和平林场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像张春友这样的老工人,最多每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

“桓仁县一共有8家国有林场,2011年,8家林场人均月工资只有1700元,和平林场是其中最穷的。”刘翔说,“连住房公积金都发不起,很多职工还住在危旧场房,生活困难,缺乏社会保障。”

为了让林场职工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2010年,桓仁县委、县政府会同省、市林业部门多番考察后,决定让和平林场走一条“变砍树为护树、变卖木材为卖风景”的绿色发展之路。

2011年,由桓仁县8家国有林场共同出资,分别入股,筹集启动资金2000万元,组建桓仁枫林谷森林公园旅游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枫林谷,发展森林旅游,改变国有林场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模式,变“卖木材”为“卖景观”。

转变经营模式,老林场“凤凰涅槃”

经过紧锣密鼓地张罗,2013年,桓仁枫林谷森林公园正式开园迎客。当年,仅开园一个多月的枫林谷景区的收入就高达200万元,“比和平林场最红火时全年收入还要高”。刘翔说。

截至2019年末,公园累计接待游客量135万人次,实现收入5350万元。“这些收入相当于8家国有林场5年采伐森林的收入,也就是节省了森林资源近 10000亩,实现了树不倒,钱不少。”刘翔说。

转型成功后,林场职工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但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还有了五险一金,像张春友这样的老工人,都在县城置换了楼房。

不仅如此,林场转为景区后,职工的工作内容也比以前轻松多了,刘翔告诉记者:“以前伐木,有时候需要一个月吃住在山里,非常辛苦。现在咱们林场职工基本都是服务员了,每天坐通勤车来上班,自己开车来的,还有交通补助。”

发展森林旅游,改变国有林场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模式,不仅提高了职工收入,还改善了生态环境,以前漫山遍野的电锯声已然消失不见,入耳的只有鸟儿欢快的鸣叫,还有游客的欢声笑语,由于森林覆盖率极高,枫林谷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3万个,是城市公园的数倍,成了远近闻名的“森林氧吧”。

两度“远近闻名”,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枫林谷森林公园火了,每年都有几十万的客流量,不仅改善了林场职工的生活,也为所属的和平村带来脱贫致富新路子。

从公园出来,沿山路走进和平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笔直、整洁的水泥马路,争奇斗艳的各色花朵和两排统一规划的乡村小院,这一切将和平村装扮的宛若世外桃源,2019年,和平村还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称号。可仅7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刘佰红告诉记者,“过去,村里与外界相通的只有一条土路,遇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根本无法行走,整个村子几乎与世隔绝。”

枫林谷所在的和平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在开发建设公园前,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几亩地和外出务工,不到2000人的村子,2014年全村确定建档立卡户58户172人。

枫林谷森林公园开园后,桓仁县为当地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公路、村路,直接拉近了大山与外界的距离。

刘佰红说:“村民去景区上班,每个月能有3000左右的收入,此外,全村从事旅游服务的农户已达63户,而2013年以前,全村没有一家农家乐。”

对于村子的变化,王俊香一家感触很深:“和平林场转型后,我家的日子才有了改善。现在,老公农忙时干农活,其他时间都去景区上班。我就守在家里开民宿客栈。一年下来,收入十来万元不是问题,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刘佰红还介绍,2018年全村所有建档立卡户已脱贫,2019年,年度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如今,和平村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专业村。”

谈及未来,刘佰红说:“下一步,和平村将持续借助旅游产业优势,发展集体经济,让旅游红利惠及每一个村民,让所有人都过上小康生活。”

  • 分享:
  • 编辑:吴苏锦     2020-08-05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