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妇联 > 新闻板块 > 各地资讯

绿、橙、红三色服务儿童最后一公里——

内蒙古妇联: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准、稳、常”

标签:各地资讯 | 来源:中国妇女网 | 作者:王永钦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永钦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 强调要关心关爱留守妇女、 留守儿童, 为他们做好事、 解难事、办实事。 近期, 儿童伤害事件频发, 溺亡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 心理问题引发一些令人痛心的极端事件, 凸显一些家长的监护意识和监护能力亟待提升, 家庭问题亟需解决。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 内蒙古自治区妇联聚焦全面排查、精准施策、建立机制, 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关爱帮扶服务, 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妇女儿童和家庭中。”近日,内蒙古妇联主席胡达古拉对记者说。

 首先,她们对留守、困境儿童摸清底数、 排查原因, 突出一个“准”字。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召开主席办公会, 分析儿童伤害事件发生的原因, 研究具体的应对措施, 及时介入、迅速行 动, 部署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对中小学生及其家庭开展全面排查。 从5月份开始, 共对 925535 户家庭进行了排查, 排查出单亲和离异家庭、留守儿童、患心理疾病和特异体质学生、情绪波动明显学生家庭 147326 户, 其中学生情绪不稳定的家庭 1499 户。在这些情绪不稳定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父母婚姻关系紧张、家长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需要重点关注的 12 户家庭中, 有 11 户是离异家庭, 1 户父亲去世。一些学生由爷爷奶奶、 姑姑等亲戚监护, 由父亲或母亲监护的也因为“管不了” 而处于放任状态。 家长监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家庭教育缺失是孩子性格偏激、逆反、厌学、沾染恶习等问题的直接原因, 也是导 致极端事件发生的风险所在。

 其次,是重点突破、联动服务, 突出一个“稳”字。对于需要关注的 1499 户家庭, 内蒙古妇联采取三种方式开展精准服务。一是在排查时当面了解具体情况, 当时商讨解决办法,当天落实责任人。 二是发挥“联”字优势, 与教育部门共享信息, 组织动员律师、检察官、法官、公安干警、心理咨询师和最美家庭、公益组织等提供志愿服务, 为重点关注家庭的儿童送去学习生活防疫物品, 组织开展阅读、故事汇等活动, 征集“爱上我家的 N个理由”“我家最美一瞬间”等作品, 开展家访、心理健康教育、文体活动、 家长学校讲座等。如赤峰市妇联开展“知心同学” 结伴活动, 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一对一” 关爱; 乌海市乌达区妇联干部、执委和巾帼志愿者经过8天时间100多万次爱心传递, 找到离家出走的15岁女孩张某某, 并安排心理 咨询志愿者入户进行心理疏导。 三是建立重点关注家庭库,将 1499户家庭列入其中, 做到发现问题立即协调志愿者持续开展针对性服务。通过这些举措, 已有 201 户家庭儿童情绪趋于稳定、亲子关系有所好转。

 与此同时,内蒙古各级妇联组织建立机制、动态管理,突出一个“常”字,着手建立三项机制,加强动态管理,着力解决家长监护不到位、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一是常态化排查机制。自治区妇联对已经排查过的家庭进行不同颜色的分类标注,正常家庭标注为绿色,有需求时及时跟进; 有一些矛盾但需求不太突出的家庭标注为橙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日常关爱服务;矛盾特别突出、 容易激化的家庭标注为红色,予以重点关注,由自治区妇联牵头协调解决问题。每周对相关情况进行汇总研判,根据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情况调整标注颜色,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开展服务, 有效推动矛盾问题的化解。 二是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自治区妇联按照接地气和扁平化服务要求,直接指导村(社区)妇联组织,动员组织妇联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最美家庭、各类公益组织等, 为监护不到位、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提供精准服务。例 如, 实施 “陪读妈妈” 项目, 与高校及专业社工机构合作,组织教师、专家、社工、志愿者等, 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陪读妈妈开展培训和心理疏导,提升她们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 组建最美家庭志愿服务队,每户最美家庭至少就近联系服务一户需重点关注家庭。三是源头参与机制。大力推进《内蒙古反家庭暴力条例》的有效实施, 推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家庭教育促进条 例》, 进一步强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规范家庭教育行为; 持续开展“蒲公英” 妇女儿童维权项目,加强家事调解, 把家庭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加大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 对家长学校开展调研,强化家长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

  • 分享:
  • 编辑:刘昱卓     2020-08-04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