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亲子

教育部多措并举保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一人一案,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标签:亲子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周韵曦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韵曦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是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事关脱贫攻坚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的成色。6月29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截至6月14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由2019年年初的60万人减少至6781人,下降了近99%,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人数由20万人降至97人;52个未摘帽贫困县辍学学生人数由8.2万人减少至433人,下降了99.5%。为持续保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教育部近期多措并举,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坚决防止因疫情造成新的辍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历史性地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要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确保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持续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形成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

《意见》要求挂牌督战重点地区,以52个未摘帽县为主战场,以“三区三州”为决战地,以控辍保学为主攻点,从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全面梳理已复学和仍辍学学生情况,一人一案制定工作方案,继续加大劝返力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今年秋季学期全部应返尽返。坚决防止因疫情造成新的辍学。

《意见》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切实解决因学习困难、外出打工、早婚早育、信教而辍学问题。对学习困难辍学学生,要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插班、单独编班、普职融合等多种方式做好教育安置工作;对外出打工辍学学生,会同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协作劝返机制,及时相互通报信息,严厉打击使用童工违法犯罪行为;对早婚早育辍学学生,各地民政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宣传健康文明的婚姻观念和早婚早育的危害性,引导适龄青年依法办理婚姻登记,加大对未成年人违法婚姻的治理力度,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早婚早育的现象。严禁利用传统风俗、家族或宗教仪式为未成年人证明婚姻关系或变相鼓励未成年人早婚早育。对造成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早婚早育的,各地要依法依规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等相关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对因信教而辍学学生,严格落实宪法和法律相关规定,严禁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实施,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共同做好劝返复学工作。

《意见》要求各地加强组织保障,健全五大机制,更好地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

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依法治教理念,更加重视关爱残疾学生,坚持科学评估、应随尽随,坚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坚持普特融合、提升质量,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针对解决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过程针对性不强、教育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指导意见》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和改进。一是注重课程教学调适,遵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二是注重培养生活劳动能力,既要重视残疾学生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更要关注开发潜能、补偿缺陷,特别是要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生活适应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艺术教育。三是注重完善残疾学生评价制度,建立并完善符合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参加中考制度。四是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创设促进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相互融合的校园环境,严禁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建立同伴互助制度。

为解决随班就读教师数量不足、待遇保障不到位、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调配齐师资力量,加大教师配备力度,保持人员相对稳定,满足基本需要。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引入社工、康复师等补充机制。二是强调抓好培训培养,依托“国培计划”和地方教师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教师培训,落实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普遍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要求,加强随班就读教研工作,提升随班就读教师专业水平。三是强调完善激励机制,科学全面评价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和实绩,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和绩效奖励等工作中,对直接承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同时,落实特殊教育资源教师的岗位补助津贴。

给各地各校提供开拓创新政策空间

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顾定倩看到,相对于以往有关随班就读的文件,《指导意见》的许多新提法值得关注。

他举例道,如首次出现“应随尽随”的提法,提出了将就近分散与相对集中的随班就读形式相结合,既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有学上,也满足上好学的愿望。同时,针对要求实行“一县一案”,教育等各相关部门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共同推动随班就读工作,顾定倩认为,“这就不是过去那种‘大水漫灌式’的一般性要求,而是将精准扶贫‘一人一案’的科学思想和成功经验运用于随班就读工作,精准实施随班就读,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让残疾儿童少年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再如,进一步强调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提出“选派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或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具有较丰富特殊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特殊教育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这一新要求。

“诸如此类的新提法实际给各地各校提供了开拓创新的政策空间,需要尽快将它们转化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加快落实,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顾定倩建议。

  • 分享:
  • 编辑:陈洁     2020-07-02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