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女大学生

黄河源头的守护者

标签:女大学生 | 来源:记者 宋明慧 通讯员 夏连琪 | 作者:记者 宋明慧 通讯员 夏连琪

  守护好三江之源,让“中华水塔”更加充沛,青海必须要把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且以实际行动亮出守护好江源大地的成绩单。

  今天,无论是三江源腹地还是黄河源头,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常态。从政府行为到民众参与,得益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实施,众多牧民群众放下牧鞭转变身份,从曾经的草原利用者成为生态管护者,化身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股股强大力量。

  卡学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扎日加村的牧民,也是黄河源头的一位生态管护员,长年巡护在黄河岸边。他说,黄河就从我身边流过,就像是我们的母亲,我亲眼看着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一天天好起来。

  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境内干流总长度1694公里,流域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涵盖省内30个县(区),每年向黄河下游输送264.3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占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49%,惠及整个黄河流域。保护好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成为青海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

  保护黄河源区,种植植被、增加草量、修复生态是当务之急。为让草原减轻负担,得以休养生息,我省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草地保护。再到后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我省立足实际,统筹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探索“一户一岗”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当万余名牧民群众主动参与到保护三江源的行动中来,也为黄河生态保护增添了力量。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记者见到牧民索索时,他身穿写有“生态管护员”字样的马甲,正在河边巡逻,手里提着黑色垃圾袋,边走边捡拾河道旁的垃圾。“2012年我正式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随着国家和省上大力度的生态投入,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持续不断向好,群众的环境意识也逐渐提高了。”索索说。

  清洁河道,是黄河沿线生态管护员平时的一项重要工作。生态管护员们出门会带上垃圾袋,每天回村时便“满载而归”。索索说:“这几年国家投资修建了垃圾回收点。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将垃圾投放到垃圾回收点,再由乡镇政府定期安排垃圾转运车,将垃圾送往县城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各村也经常组织群众捡拾河道垃圾,并分类处理回收,净化河道环境。”

  索南仁青是曲麻莱县的牧民,成为黄河源头的生态管护员后,他肩负起区域内日常巡护、垃圾清理、辅助监督执法、生态监测等职责,一年四季忙个不停。有时候脚肿得连靴子都脱不下来,但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辛勤的付出换来丰硕的回报。大家欣喜地发现,通过近几年的保护,家乡的草更绿了,水更清了。随着植被增加,黄河里的泥沙也少了。

  其实,这些生态管护员每天走过的路程有几十公里,巡护的区域也很辽阔,他们或骑马亦或步行,午饭也就只是随身带的一些糌粑或者风干肉,但他们对于重复看过的山水却从未厌倦,且还享受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贡献一己之力的快乐。唱着动听的藏歌,前行的脚步继续向另一个山头或草原走去。

  时至今日,依黄河而居的人们正在享受着一河清水的惠泽,而在黄河的源头,那一个个生态管护员从不畏惧高寒缺氧、路途遥远,也无畏于严寒酷暑、风雪交加,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好清澈的黄河之水,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记者 宋明慧 通讯员 夏连琪)


  • 分享:
  • 编辑:肖婷     2020-06-05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