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文娱

从遮蔽到妥协:热播剧应呈现真实的女性

——以“山影”“正午”出品部分电视剧为例

标签:文娱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刘天红

近来,网剧《我是余欢水》引发关于“山影”“正午”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讨论。本文作者分析认为其出品的关乎国家民族命运、呈现个体奋斗和价值实现的年代剧、历史题材剧往往成为“宏大叙事”的脚本,遮蔽了女性经验;而都市女性题材剧则进一步将女性圈禁在私领域叙事中,以女性的妥协,重陷男权窠臼。呈现真实的女性要进入真实的历史脉络、立足真实的社会生活,当下电视剧创作应对女性的生命际遇多一分理解和共情。

热播剧女主角.jpg

热播剧女性角色。从左至右依次为电视剧《清平乐》、《北平无战事》、《我是余欢水》中的女性角色。 制图:韩佳宁

■ 刘天红

近期,伴随宫廷剧《清平乐》剧终及都市题材剧《我是余欢水》“碰瓷女权”争议,两剧出品方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午”)再度成为热议焦点。由《我是余欢水》起,网友顺手盘点了“正午”其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连带“老东家”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影”)也没逃过一劫。尽管当下这一话题热度已降,但其引发的关于“山影”“正午”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讨论却耐人寻味。毕竟,“山影出品必属精品”“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赞誉人尽皆知,“山影”“正午”更被奉为“业界良心”,其作品颇具分析价值。由于“正午”主创团队来自“山影”,二者又合作甚多,常被视为一体,尽管也存在“山影”和“正午”哪个更好的争议,但笔者无意介入这一论争,仅以两家公司出品的部分电视剧为样本,对“口碑热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略探一二。

宏大叙事中被遮蔽的女性经验

不容置疑,年代剧、历史题材剧始终是“山影”剧中非常富有生命力的部分。无论是呈现商战智慧与商人精神的《大染坊》《温州一家人》,讲述移民史的《闯关东》,记录抗日中残酷成长与家庭跌宕的《生死线》《战长沙》《伪装者》,还是览尽北平解放风云的《北平无战事》,记载改开四十周年宏阔历史的《大江大河》,“山影”都能通过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一个群体的人生际遇呼应时代主题,凸显时代洪流中个体的抉择和喜乐悲欢。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关乎国家民族命运、呈现个体奋斗和价值实现、富有英雄情怀的“正剧”,也是“宏大叙事”的脚本,讲的都是男人的传奇与史诗。尽管“山影”擅长以个体际遇凸显时代议题,但这似乎意在描写男性人物,女性角色的类型化现象仍然普遍,部分剧中女性甚至是完全缺席的。以抗日剧《生死线》为例,剧中男主角都是鲜活的:“黑道”出身后与家庭决裂、个性张扬热烈的“四道风”;顽强坚韧善于洞察人心的亡命徒“军师”;逃离守旧家庭、一心想做英雄的“龙乌鸦”;准备献身科学、后不得不奋起反抗的“何莫修”……反观其中的女性角色,则被刻意地淡化了,就连威名赫赫的“老唐”也在生下女儿后莫名死去,角色完全没有展开;而大小姐高昕更加只是徘徊在“四道风”和“何莫修”之间被爱恋的对象,用以凸显“四道风”的英雄情怀,完全没有推动电视剧发展的能力。

与《生死线》《大染坊》中女性的缺席相对应的,则是《闯关东》《大江大河》等剧中,对完美母亲、贤良妻子的赞誉,比如《闯关东》中的“文他娘”就是一个典型的完美母亲形象——为了丈夫、孩子奉献,富有温情又不忘大义,顽强坚韧又果敢决绝;《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萍”则是一个典型的奉献牺牲的姐姐形象,为了弟弟牺牲自己的求学梦想,又因有孕在身替老公料理村中事务而意外丧生;《大染坊》中的采芹是一个贤良妻子的形象,甚至因担心自己身子弱无法给男主生更多孩子,而提议给男主纳妾。不难看到,尽管创作者对这些女性角色赞誉有加,但这些赞誉只是为迎合男性需要,而无关女性自身成长和发展;尽管每一部剧中女性看似性格、命运各异,但却都作为“母亲”“妻子”“姐姐”“恋人”等角色存在,缺少与电视剧题材相呼应的抗日者、商人、爱国青年、开拓者等角色所具有的个性特点,女性特有的经验、独特的成长史淹没在男性的宏大叙事之中。

都市题材剧中妥协的“大女主”

与“山影”善于驾驭厚重的历史题材剧、年代剧不同,“正午”自2011年成立以来,就对准年轻市场,推出系列网络IP剧,比如《琅琊榜》《欢乐颂》《都挺好》《我是余欢水》等,其中,《欢乐颂》《都挺好》带有浓厚的女性色彩,都引发一系列关于女性成长、重男轻女观念、原生家庭、女性婚恋观念、阶层流动等问题的讨论。

然而,摆脱了“宏大叙事”后,这类都市女性题材剧又进入了带有浓厚女性标签的“私领域”。与《闯关东》《大江大河》《北平无战事》等聚焦宏阔历史的电视剧相比,《欢乐颂》《都挺好》则聚焦家庭、婚恋等私密话题。这种题材的分割难免使人产生“女性题材剧都无关宏大主旨”的错觉。以女性表达为重点的职场剧、家庭剧、言情剧与以男性宏大叙事为主线的年代剧、历史题材剧截然二分,颇有“为女性而女性”之感,进一步将女性圈禁在了私领域叙事中。

此外,类似《欢乐颂》《都挺好》的女性题材剧,看似讨论聚焦女性议题,具有浓厚的“大女主”情结,却暗藏着要求女性妥协的潜意识,一直以来备受指责。比如,《欢乐颂2》中,高冷的职场精英安迪最终不断纠缠在与准婆婆和继母的斗争中,而完全淡化了对其职场发展的刻画;同样的情况,在欢乐颂其余“四美”的塑造中也存在。《都挺好》中,苏明玉最终回归“好女儿”的角色,为了照顾爸爸辞职,重新沦为默默奉献的女性;而引发全剧多重矛盾的“锅”也被甩到了嚣张跋扈、婚内出轨、贪财势利的“母亲”身上。这些最初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剧,最终却都以女性的妥协,重陷男权窠臼。

立足真实生活,探索鲜活女性角色

回顾“山影”“正午”拍摄的年代剧与历史题材剧,讲述遵循历史发生的真实脉络,塑造的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与特定阶层的生活痕迹,对地方风物、故土民情的表达也颇具意蕴,这是“山影”“正午”的“正剧”引人入胜的原因,但遗憾的是,在这些立足真实历史脉络的“正剧”中,女性角色往往缺席或刻板化。而反观《都挺好》《欢乐颂》等都市女性题材剧,以鲜明的女性主义主张为旗帜,却因许多站不住脚的细节而使其主张大打折扣,比如30岁左右、并非出身名门也没有名校学历傍身苏明玉却年薪千万,难以令人信服,《欢乐颂》五美出身阶层各异,是否真的可以建立浓厚的“姐妹情谊”也令人心生疑窦。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成为这类剧饱受争议的原因。

呈现真实的女性要进入真实的历史脉络、立足真实的社会生活,抽离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孤立地谈“女性”,往往被一厢情愿的想象带走。当前历史题材剧中,女性角色的缺失与刻板化,或许不能仅仅归咎于电视剧创作者,也与历史记载中女性的缺席有关,因为历史(history)本身也是建立在英雄传奇、国族命运的宏大话语之下的“his story”。探求历史、社会生活中真实的女性,需要我们立足女性体验,丰富、完善历史记载,重新记录日常生活,这是每一个个体、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知识生产者共同的任务,也是漫长的历史使命。而对当下的电视剧创作来说,即便重新挖掘女性经验的任务太过艰巨,亦应对女性的经历与生命际遇多一分理解和共情。


  • 分享:
  • 编辑:韩佳宁     2020-05-26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