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工作专区 > 巾帼脱贫 > 最新动态

云南昭通:“乌蒙娘子军”紧盯“有事做、能致富”

标签:最新动态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周玉林 □ 杜升文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周玉林

□ 杜升文

12月中旬,全国最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靖安、鲁甸县卯家湾两个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安置区启动。

在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区妇女干部刘双剑正忙着给搬迁群众搬运家具。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今天搬迁518户1286人,春节前8400户3.6万人全部搬迁入住。我们有100多个志愿者,负责楼栋引导、搬运家具、家庭内务打扫等工作。”

昭通市地处乌蒙山片区,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在这里,一场壮怀激烈、艰苦卓绝的反贫困斗争的大决战正在进行,而易地扶贫搬迁行动是这场大决战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昭通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团结发动易地搬迁妇女群众攻坚克难,奋力脱贫,积极组织实施“娘子军行动”,在这场大决战中撑起了“半边天”,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千名干部“娘子军”,易迁妇女主心骨

昭通市各级妇联结合各地实际,突出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妇女和妇联组织在脱贫工作中的独特作用,重点开展健全一个组织体系、组建一支志愿队伍、建好一个阵地、开展一批活动、争取一笔经费的“五个一行动”。

“刚搬迁的时候,有的群众不会乘坐电梯、出门买菜找不到回家的路,有的人东西乱放在公共区域、乱丢垃圾,有的老人搬过来好长时间怕出去后回不了家就一直不敢出门,有的人不会使用马桶,等等。”昭通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敏告诉记者,针对这些搬迁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市妇联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在安置点成立临时妇工委,发挥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培训了一批操家理务妇女骨干,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工作。

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临时妇工委主任陈艳对记者说,通过加强培训、精心策划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巾帼志愿者深入搬迁群众家中,手把手教大家使用日常生活设施,让搬迁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帮助残疾人、体弱多病者清理室内卫生,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使妇联组织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安置点广大妇女可依靠、可信赖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安置6县(区)9256户40549人,其中妇女儿童24354人,占总人口的61%。为保障搬迁群众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临时妇工委主任张海燕组织“娘子军”们从搬迁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事情入手,分不同时间、节庆,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为统领,组织动员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和文明礼仪、食品安全、电梯安全等知识培训。这一轮培训没多久,随即又开展“新时代新乡村新风俗”行动、普法宣传、心理疏导培训、操家理务生活技能培训、寻找“最美家庭”、致富女能手评选、讲讲我家的脱贫故事、洁美家庭评选、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评选、亲子阅读等一系列活动。先后累计组织了317场次,覆盖14114人。

昭阳区凤凰街道办事处石头塘社区妇联将老上访妇女转变成为巾帼志愿者、将优秀的巾帼志愿者培养成为妇联执委,带动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广泛开展孝老爱亲、巾帼建功、关爱儿童等活动。此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盐津县滩头乡玉屏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分年龄段给儿童提供辅导和阅读指导,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无人看管的难题,每天都有三四十个孩子课外来读书学习。

昭通市妇联还通过争取各级各部门的经费支持、社会各界的资金赞助,为妇联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保障,每个村级妇联每年3000元工作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对一个村级妇联来说,3000元经费可以做很多事情、开展很多活动了。”吴敏告诉记者,在整个易地扶贫搬迁中,3500余名妇女干部和巾帼志愿者重心下移,积极服务易迁群众4万余户19万人,成为易地搬迁妇女群众的主心骨。

万名群众“娘子军”,易迁脱贫好榜样

为了确保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昭通市妇联号召农村妇女不等不靠,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主动搬迁,立足当地实际和产业基础,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实现脱贫致富。按照“选准一个产业、培育一个基地、带动一批群众”的思路,在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下,易地搬迁妇女群众积极参与,藤编、缝纫、家政、刺绣、养老、育婴等一个个适合妇女灵活居家就业的基地、扶贫车间和培训项目迅速启动。采用“公司+合作社+易地搬迁贫困妇女”的方式,引入中云大慈集团在彝良县发界易迁安置点建立巾帼扶贫车间,组织妇女学习、制作民族手工刺绣“彝花绣”,高级绣娘月收入可达万元;引入云南鑫莱家具有限公司在卯家湾易迁安置区建立巾帼扶贫车间,发动妇女参与制作桌椅等藤编家具,大部分妇女把原材料领回家,利用空闲时间制作,月收入达1400~2000元。

贫困户曹兴云说:“我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每个月都有收入,我家的日子有希望了,心情好了,生活也稍稍轻松了一些,人也变得年轻了,这些都还得感谢‘肖大妈’。”

曹兴云口中的“肖大妈”是盐津县滩头乡玉屏社区党支部书记、妇联主席肖恒锦,她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流转土地200亩,组织易迁妇女,立体种植葡萄、南瓜、辣椒,获得更多的收益,用200亩土地种植了600亩的经济作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被评为2018年市级巾帼脱贫示范基地,肖恒锦2019年被评为云南省巾帼建功标兵。

“我每天都会拉1000多公斤蔬菜到城里的批发市场去卖,半小时不到就卖完了,小龙洞赶街天我就会拉到集镇上卖,以比批发价还低的价格卖给老百姓。”在昭阳区小龙洞乡小龙洞村的丁燕芬看来,发挥巾帼脱贫示范基地作用,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成了她的一种责任和担当,她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发展大棚种植,把绿色、健康的蔬果销往全国各地,守住这一片绿水青山。

洪茂梅不仅是永善县茂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还是永善县团结乡双河村妇联副主席和“同伴之家”的负责人,她的“茂梅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吸纳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解决20名贫困妇女就业,帮助50名贫困妇女增加收入5000元至2万余元。

在整个易地扶贫搬迁中,昭通市妇联想妇女群众之所想,急妇女群众之所急,将藤编、竹编、缝纫、刺绣等妇女特色技能培训作为主攻方向,建立妇女就业示范基地,帮助妇女发展特色手工产业。支持适合女性的葡萄种植、花卉苗木、生猪肉牛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帮助搬迁妇女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积极引进、培育家政服务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家政、养老以及育婴师、月嫂等人才培养,开展美容美发、烘焙技术、电商销售等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帮助劳动力有序转移、稳定就业。

据了解,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达36.25万人,建设集中安置区28个,其中万人以上规模8个、4万人左右规模2个、跨县安置人数达7.69万人,相当于新建8个集镇、2座中等县城。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扶贫工作中,昭通市妇联实施的“娘子军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支撑起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力量,上万名妇女群众已实现脱贫增收,成为易地扶贫搬迁中脱贫致富的榜样。

  • 分享:
  • 编辑:袁梦佳     2019-12-30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