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妇联 > 新闻板块 > 家庭工作

晁永德家庭:携手孕育公益之子“春之语”

标签:家庭工作 | 来源: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全国妇联网信中心 | 作者:张佳敏

晁永德是青海省政府办公厅的一名党务干部,步入不惑之年的他与妻子伉俪情深,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和一个可爱的孩子。这是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庭,全家还共同孕育了一个公益“孩子”——“春之语”。

幸福来之不易

晁永德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与黄土地打交道,骨子里透着一股朴实劲儿。自打记事起,他就知道家里生活很艰难。他的父亲是家中老大,奶奶去世早、爷爷体弱多病,父母亲担负了五个弟弟妹妹的照顾责任。他们省吃俭用供弟弟妹妹上学,这样的行为至今被村人称赞。因为穷,晁永德从小学四年级起,每到暑假就在供销社门口卖杏子。上大学时贩卖磁带、笔记本,假期里烧窑、粉灰、抬石头挣学费……生活的艰辛让他懂得,如今的幸福多么来之不易!

晁永德常对弟弟妹妹和妻子说,做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社会、报效国家。作为兄长,他担负着供弟弟妹妹上学的重任,操持着一家人的生计。现在农村好多人家已不种地了,但晁永德老家一直种着洋芋、玉米、油菜籽等农作物,虽然弟弟妹妹们都已成家,但每当播种、收获时,晁永德都会组织大家回去劳动。一家人白天在地头上流汗,晚上围坐在炕头上聊天、娱乐。他说:“种地不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净化灵魂,记住自己永远是农民的儿子,要懂得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家和万事兴

晁永德的妻子梁洪莲是西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人既善良又泼辣。结婚后第三天就给难产的牛接生,这个故事至今是村中的一桩美谈。婚后多年,他们夫妻二人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中彼此宽容,遇到大事时共同商议,极少发生争执。回家后,常常是晁永德做饭,梁洪莲打扫卫生、洗衣服。闲了她还给公公掏耳朵、拨罐、刮痧,给婆婆洗头、染发,就像是亲闺女一样。村里人常对晁永德母亲说:“你挑了个好媳妇!”小叔子结婚需要买房,梁洪莲跟丈夫一商量,将他的转业费等20多万给了小叔子,显示出长嫂如母的风范。

晁永德对妻子的娘家也是无私地支持。岳母生病了,岳母一家在他家一住就是几个月,大家共同商议治病方案、筹措资金、伺候老人。耳濡目染之下,晁永德的儿子从小就懂事,会主动取出压岁钱购买水电,提醒家人要及时关灯、节约用水,俨然一副小管家的模样。

把“春之语”看作自己的孩子

因为从小穷怕了,晁永德见不得别人受穷,总想着去多帮助别人。2002年,晁永德成为青海省第一批注册志愿者。但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他一直渴望能够凝聚一股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做更多有益社会的事。2015年6月,晁永德创建了“春之语”志愿者服务社,家里的成员也都参与进来。每当做公益时,一家人出钱、出车、出人,共同参与到扶老助残、帮扶留守儿童、植树造林、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中。

晁永德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春之语”上。这几年,为了公益花了多少钱,他和妻子从来没细算过,他们已经把“春之语”当成了自己的孩子,都认为“天底下父母哪有给孩子花钱记账的道理”。

因为梁洪莲是医生,许多女志愿者遇到妇科问题时还会向她请教,她总是很耐心地答复她们,把她们当成姐妹一样。

爱心妈妈、暖心爸爸

2016年,“爱心妈妈、暖心爸爸”活动启动,晁永德夫妇认了一个残疾留守儿童作为干女儿。每逢节日,他们便带着衣服、礼物等去看望孩子。2018年,“朗朗春之语助学行动”启动后,他们在近两年时间内定点帮扶230多个留守儿童,又认了一个藏族女儿,为她送去了助学金和衣服等。

面对操劳过度的丈夫,梁洪莲也十分心疼。因为做公益,他们周末没时间回家,每次内疚地给家里打电话,晁永德的母亲总是笑着说:“去吧,忙你们的去!”他们把“春之语”看作自己的孩子,“春之语”成立三周年那天,夫妻二人还专门定制了写着“春之语三岁生日快乐”的蛋糕。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共同给这个“孩子”庆生!

大爱无声,晁永德一家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志愿者。短短四年多时间,“春之语”从当初的12人发展到现在的2200多人,先后组织志愿者6600余人次,筹措各类资金90余万元,帮扶各类群体2.5万余人,涉及从扶老助残、资助留守儿童到无偿献血、生态环保等方方面面。而这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辛勤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爱,更离不开家人的鼎力相助。目前,“春之语”已成为青海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一支公益组织。

小爱滋家,大爱济世。晁永德一家人用公益大爱展现了新时代家庭的道德风貌,撑起了一片公益晴空,也给自己的大家庭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温馨!2019年,晁永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 分享:
  • 编辑:刘丽君     2019-12-11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