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家教

让孔子“想吃吃不饱”,孔母育儿妙法、成就千古圣人

标签:家教 | 来源:

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一生勤勤恳恳,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虽有他天资聪颖这一因素,但离不开母亲颜征在智慧教育。

孔子童年时代多磨难,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颜氏母子在家中便失去了依靠。大家庭中关系复杂,矛盾甚多,这对孔子的成长与教育显然不利。于是颜征在便带着儿子离开夫家,前去鲁都。鲁都是鲁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典籍丰富,名师众多,让孔子日后成长能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颜征在的父亲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父亲的直接传授,颜征在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仪上也有很高的修养。为了生计,更为了让孔子耳濡目染,感受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她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

孔子住的地方与宗府相离不远,每次遇到祭礼,颜征在都会想办法让孔子前往参观。所以,孔子自小就对祭礼看得烂熟,受此影响,他常常利用一切可利用之物来模仿祭礼过家家,还模仿着上香、献爵、祭酒、行礼、读祝等。颜征在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于是有意引导儿子,她笑着说:“你天天戏要俎豆来消遣,难道想学会了礼制,去做礼官不成?”这句话打开了孔子幼小的心灵之窗,使他萌发了想要学习的强烈欲望。

孔子虽有学习的渴望,颜征在担心他学习后又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她故意放出话来:真正做了学生就不可以再贪玩了。这既让孔子没有了偷懒的退路,又激起了孔子对学习的向往。颜征在制作了很多教学工具,加深孔子的感性认识。颜征在一次性教给孔子的学习内容并不多,让孔子轻轻松松学习,并且经常教到一半就不教了,让孔子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在母亲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孔子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在孔母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孔子还不到10岁,已经会完全部发蒙功课。颜征在已经感到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儿子的学习需求。于是,经常带孔子去父亲家,一来让孔子感受外祖父颜襄国学大师的风范,二来让已不收徒的颜襄喜欢孔子。颜襄非常喜欢这个天资聪颖、好学不倦的外孙,于是收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位弟子,倾尽自己的才学教授孔子,并从大处引导他:“人活在世上,如果将来能出仕,居高位,掌国政,应当远宗尧舜的道理,近守文武的法则,顺着天时,察看地利。小则可以教民安乐,大则可以平治天下,自可是顶天立地的大圣人。”由此,孔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完全确立起来。可以说,是良好的家教使得一个大圣人的思想雏形在孔子少年时就具备了。

孔母成功家教点评:

一、择良而居。

二、营造氛围。

三、激发兴趣。

四、亲临授教。

五、寻找名师。

  • 分享:
  • 编辑:刘丽君     2019-11-22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