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家教

从林如海其人及其待人之道,看林黛玉的家风和家教

标签:家教 | 来源:红楼夜思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红楼梦》里少有的谦谦君子。如果说,贾府的贾赦、贾政是官二代也是富二代,那么,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则是集官二代、富二代、创一代于一身的人才。下面我们从林如海其人及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来看看黛玉的成长环境和家风家教。

林家是姑苏人。有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和杭州,在人们眼里,几乎是可以和天堂相媲美的。正所谓地灵人杰,前世为绛珠仙子的林黛玉,正好就是生长在这江南水乡的水灵灵的美人儿。

林家的家境非同一般:祖上袭过列侯,当初本来是只封袭三代的,因为圣上隆恩,于是加恩,到了林如海的父亲又袭了一代,接着到了林如海这一代,就已经不再封袭列侯了。

林家应该也早料到这点了,既然不能袭列候,那家族该怎样继承其荣耀呢?那时候,科举入仕几乎是唯一的出路了。所以,林如海就从科举出身,而且还考取了探花,走上了为官之路,这就是林如海在继承祖上富贵的前提下,又为自己和家族所谋创出来的未来,所以我才说林如海更是地地道道的“创一代”。

非但如此,林如海的仕途之路也走得格外顺畅,他本来是兰台寺大夫,又被圣上点为巡盐御史,如此以来,林家不仅仅是钟鸣鼎食之家,更是真真正正的书香门第。那么,林如海这样的出身和经历,对于他为人处世方面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在《红楼梦》里,对林如海本人的描写不多,叙述最多的,应该是在第三回里的一段文字了:

雨村领其意而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次日面谋之如海。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旋协佐,方可少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在这段文字里,为官但被革职后赋闲在家的贾雨村听说都中有启用参革旧员的信息,雨村也希望能谋求门路,重新被朝廷起用。在冷子兴的建议下,雨村央求林如海到都中转告贾政代为谋职。这才有了上面这段对话。

可以看到,这短短几句话里,林如海谦虚诚恳,没有架子。本来是自己女儿的家塾教师有事相求,但在林如海这里,不仅让人感觉不出来是贾雨村对林如海有求,反而还让人觉得,林如海非常客气地在请贾雨村帮忙,下面我们细细分析:

首先,林如海将别人请求帮忙谋职说成是一件凑巧的事。

在这个世界上,求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约有很多人会因为不同的目的和原因去求人。也有很多人,即使再拉不下脸、放不下面子,但是为了生存、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也会吞下委屈、忍受难堪。

中国人是出了名的爱面子。知书识礼的人,更是把面子看得格外重要。林如海身为探花,面对同为读书人的进士贾雨村,自然也能理解贾雨村的为难。

所以,林如海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四个字:“天缘凑巧”。一下子轻描淡写地化解了贾雨村开口求人的尴尬,将有事相求的情况说成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凑巧的情况。如同我们在求别人的时候,对方说,正好我要去办这件事,你来得真巧,我们一起办正好。不仅给人留了面子,还另外也提供了帮助。试想,作为求人的一方,听到了对方这样一句话,接受了对方的帮助时,能不感到舒心和安慰吗?

其次,林如海话语之间,将别人的请求说成是自己应尽的报恩。

林家作为阔绰的官宦人家,给女儿请了家塾教师,自然也是少不了要给贾雨村丰厚的束脩的。但林如海却说“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意思是家中小女承蒙贾雨村训教之恩,未能报恩,正好趁此机会可以尽心报恩了。其实,贾雨村对林黛玉的训教之恩,林家已经以束脩作为报酬了。但如海这一席话,任谁听了,都会感到安心,更省去了求人的卑微为难心理。

第三,林如海考虑周全,在花销方面,也为贾雨村谋划妥当了。

对于贾雨村来说,他本来在革职之后,游山玩水,后来偶感风寒,身体劳乏,而且盘缠也用得差不多了,因为听朋友说鹾(注:音cuo,第二声)政林如海要聘请西宾,这才托朋友谋了这件差事的。

林如海也考虑到了贾雨村可能囊中羞涩,于是特意告诉贾雨村,一路需要的所有费用,都已经在信中向贾政标注明白,不劳多虑。林如海不仅愿意替贾雨村烦请贾政为其谋职,而且把贾雨村到都中所有费用也准备好了。常言说的古道热肠,大概就是指的林如海这样的君子吧!

第四,言谈多用谦辞,说话办事能给人面子,言语令人如沐春风。

林如海的一番话,不仅诚恳谦逊,而且毫无架子。读书人的知书明礼和落落大方,都在林如海这番话里充分体现出来了,诸如“贱荆”,诸如对贾雨村自谦为“弟”、称呼贾雨村为“尊兄”,以及“周旋协佐”“少尽鄙诚”等语,也令闻者如沐春风。

第五,林如海在为人处世中,遵从了适时恭维和赞美他人的原则。

恭维赞美他人和拍马屁,其实是两码事,具体如何区别,我认为依当事人说话做事的发心而论。

林如海与贾雨村,身份高低是一目了然的,贾雨村进士出身,又无官无职,而林如海是鹾政,又是贾雨村的东家,这样的身份和地位,他原本是犯不上恭维贾雨村的,对贾雨村进行恭维和赞美,想必只是他的修养和习惯使然。

林如海对贾雨村的恭维,体现在两处:一处是“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另一处是“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之职,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贾雨村为官时,不过只是知府而已,后来他被革职,就是“无业游民”了。林如海对贾雨村说“舍亲”贾赦和贾政这个家族与贾雨村是“同谱”,同谱是指的一个家族。然而,林如海肯定知道贾雨村和贾家不是一个家族,这么说,是让贾雨村沾了光,高攀了荣国府,毕竟,还有谁会不愿意与国公府拉近关系呢?

另外,林如海在介绍贾政的时候,说贾政“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后面说,如果贾政不是这样的人,而自己还向贾政举荐贾雨村的话,就有辱“尊兄清操”了。这句话不仅给贾雨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放心前行,还不动声色地赞美了贾雨村的气节和为人,至于贾雨村其人的操守究竟如何,那就另当别论了。

最后,抛开林如海对贾雨村讲的这番话,从林如海后面的一番话中,不妨猜测一下,有可能林如海本意是已经定好了在下个月初二这天送黛玉入都中的,原文说:

如海乃说:“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

不想,贾雨村正好有事相求,林如海才讲了前面这番话,既不让贾雨村在求人的时候为难,也给了贾雨村面子,不令他感到欠了别人人情,这,才是绝顶聪明人的最妥做法。

林如海其人,大致如此。有其父必有其女,我们看到,林黛玉小小年纪,第一天进贾府,就能把方方面面的礼节拿捏得非常稳当周到,丝毫不落人口舌。

住进贾府之后,黛玉对待下人,也是非常大方,比如怡红院的小丫头佳蕙到黛玉这里来跑趟差事,黛玉正好给屋里的丫头分钱,就随手抓了一把钱给佳蕙。再如,薛宝钗屋里的婆子雨夜给黛玉送燕窝,黛玉不仅道了谢,还给了婆子喝酒的赏钱。像父亲林如海一样,黛玉也是出手阔绰、大方。

面对身份地位远远低于自己的香菱,黛玉也是以诚相待,两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候,跟姐妹似的说说笑笑,香菱请黛玉教她学诗,黛玉只谦虚地说: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宝钗说黛玉把香菱引成诗魔了,黛玉也只是说:

“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

黛玉率真,香菱来请教她,她就打起全副精神教香菱。

作为女孩子,黛玉也有些小性子,但在黛玉身上,更有父亲林如海的影子,父女俩都那么谦虚诚恳、热情大方,待人一视同仁、彬彬有礼。不得不说,家风和家教,有时候是刻在骨子里的。


  • 分享:
  • 编辑:刘丽君     2019-11-21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