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女主角

纳丁·戈迪默:其作品曾影响曼德拉

标签:女主角 | 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 作者:黄立志

今年10月中旬,象征着卓著声名与未来成就的重要奖项英国布克文学奖公布了获奖名单,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与英国女作家伯娜丁·埃瓦里斯托共同获得2019年的布克文学奖。两名女作家共同获奖,打破该奖顶每年仅一名获奖者的惯例,这是少有的景象。人们纷纷怀念起1974年布克奖首次诞生两名获奖者的情景,当时,南非文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就是其中一位。

恰恰在今年7月底,文学评论家克里斯·鲍尔在英国《卫报》撰文,呼吁人们不要遗忘了戈迪默。他不仅回顾了戈迪默精彩的短篇小说,还邀请人们去感受戈迪默作品中的美感。

戈迪默一生都以南非社会、种族与性别的张力作为写作主题,在鲍尔看来,她的思想与智慧对当前变化却又富于延续性的南非社会仍然深具启迪意义。

现在的南非,不仅社会与过去有着藕断丝连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在这相对稳定的书写主题里,戈迪默的智慧与精彩不能被遗忘。

1991年,经过多年角逐,68岁的纳丁·戈迪默成为南非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家,也是第七位荣膺诺贝尔奖的女性。直到2014年7月13日,纳丁在睡梦中安然去世,90岁高龄的她,一生总共创作了15部小说,超过250部短篇小说及相关论文。

她的高产、她对社会始终如一的关注、对种族隔离等不平等社会政策长久的批判与反抗,让她成为了解南非当代历史不能跨越的高山。南非人民亲切地加誉她为“历史的记录人”及“历史的定性者”。

纳丁·戈迪默身形纤细但意志坚定,为人直接且颇为犀利。她始终有一颗朝前看的进步的心。她为南非受压迫的黑人说话,同时也认为白人与黑人可和平共处。她资助黑人艺术家为音乐而努力,并高声赞叹用非洲语言写作;她认为艺术始终存在于被压迫者一边。

她对社会敏感的知觉从幼时便开始萌发。当富有艺术气质、来自英国上流社会的母亲,与向矿工们销售手表、来自立陶宛的父亲在生活中屡屡展现不同时,她开始理解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差异所在。晚年当她在回忆童年数不尽的图书馆阅读时光时,她也觉察到曾经让她眷恋无比的书的天堂,却是黑人小孩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书写这种差异,并反抗这种差异,成为她一生以笔为戎的坚定主题。

戈迪默一生结过两次婚。第一次婚姻不长;第二次与犹太难民、艺术品经销商莱因霍尔德·卡西尔的婚姻一直持续到2001年卡西尔去世。卡西尔和戈迪默一样不断地鼓励年轻人锤炼坚定的艺术气质,他的艺术观对戈迪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戈迪默的写作热情起源于她自小对写作遏制不住的喜欢。15岁时,戈迪默就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1953年,她的小说《说谎的日子》问世,这是她成年后精心雕琢的第一部作品。此后,她还写下了不少让人惊叹的著作,其中尤以《环保主义者》(中文译本名为《保守的人》)《伯格的女儿》及《七月的人民》最为受人称颂。

纵观戈迪默小说的各色故事线,种族、肤色及性别等议题总是浮现其中。戈迪默从小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文风着迷,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与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她。

她认为,一个作家如果不写作他的时代、不描述人们生活其间的种种背景限制,他的作品将与现实生活失去联系,也毫无可读性。因此,戈迪默写作白人与黑人共同的生活、彼此的成就;或者用黑色幽默的笔触,处处设置伏笔,暗中将布尔人单调无趣的农场生活与种族隔离政府相联结。

从写作的主题与人物背景设定来看,戈迪默像是一位政治写手。毕竟,她所有的小说主题都没有离开过殖民主义及其后果。她本人也积极地参与政治,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与黑人领袖曼德拉、坦博成为好朋友。

她的作品被种族隔离政府禁止,只能在海外被广为流传,人们正是通过她的作品了解了在南非所发生的一切,在国际上掀起反对种族隔离的浪潮。在非国大等政治组织在南非被禁止被迫流亡的时候,她选择留在南非,并在20世纪70年代为联合民主阵线出庭作证要求减刑。她还认为她一生至高的荣誉不是诺贝尔奖,而是在1986年的德尔马斯审判中,用她的证词拯救了22名非国大人的生命。

甚至,曼德拉在狱中时,阅读了戈迪默所有未被禁止的小说,从而了解了白人自由主义者的想法,这些兴许对曼德拉总统后来温和妥协的政治选择,以及后来南非社会的政治和解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但戈迪默不这么认为,她认为作家是为拓展自我与开拓世界而写作,作家要在存在中寻求对世界的美学般的理解。她承认她的写作确实离不开政治、经济及社会情势的大背景,但她更关注的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小人物在艰难的生活中展现的能动性、责任感,及令人尊敬的道德选择。

尽管被誉为二战以来最伟大的以英语进行创作的小说家之一,戈迪默也不是没有争议。人们觉得戈迪默不是个易于交朋友的人,还有,戈迪默坦承不喜欢“黑人觉醒运动”的领袖史蒂夫·比科,也令不少黑人不解。比科作为启发、调动黑人起来为自己权益而斗争的标志性人物,他的“黑即是美”的论调鼓舞了很多人,但戈迪默认为一个成熟的南非社会不是一个有排斥感的社会,她不愿意看到黑人受苦,但同样也不希望白人被排斥。

无论如何,作为南非,乃至世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戈迪默的一生丰富且有意义。她用文学作品展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南非,她始终在作品中坚持艰难时代下人物身份的求索,鼓舞草根的黑人阶层努力站起来,不断琢磨着社会的得失,敢于指出其荒谬,并始终在文字里流露出乐观的向往并带来美学的享受,这都是戈迪默为我们留下的不朽的精神财富。如果我们不曾从历史中了解到整个南非当代社会的动荡、抗争、血战等的不易与复杂,我们极有可能错失戈迪默与时代同行的伟大。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


  • 分享:
  • 编辑:明小玉     2019-11-18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