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健康

女性疼痛不应被忽视,慢性疼痛也是一种病

转变观念,女性不要对“痛魔”一忍再忍

标签:健康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彭芸

编者按

调查发现,女性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性疾病的发病率都明显高于男性:30%~50%的女性遭遇过痛经,女性生育期怀孕后常伴发腰痛、坐骨神经痛,分娩时的产痛,产后遗留的后背痛、耻骨联合痛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阴神经痛综合征等妇科疾病,都是女性所独有的疼痛,而目前女性疼痛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且疼痛对于女性比男性更加“偏爱”,有许多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疼的发病率女性为18.2%,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87%,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我国目前至少有1亿疼痛病人,每年由于慢性疼痛的医疗支出,已超过心脏疾病和肿瘤疾病花费的总和。

每年10月中旬的第一个周一是“世界镇痛日”,今年主题是“全球预防疼痛年”。专家指出,许多人包括女性自己,对疼痛均缺乏认识,如痛经、慢性盆腔痛、妊娠相关腰背痛等经常被认为是“正常的痛”,导致大多数女性疼痛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这些很多是可以及时治愈的。如我国每年大约1700万产妇,而享受无痛分娩的只有16%左右。专家提醒,一旦出现超过一个月以上的不明原因疼痛,就该及时问诊疼痛科。要查找疼痛背后的原因,通过“治本来治标”;还要及时通过预防和合理治疗,防止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彭芸

腰腿痛、关节痛、偏头痛、痛经、分娩疼痛……疼痛是每个女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频繁的感受,曾让无数女性备受煎熬。“女性面临着从年青时代的痛经直到老年慢性退行性改变,疼痛问题几乎伴随女性整个人生,产痛更是让女性‘痛不欲生’,而目前女性疼痛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曲元教授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在国际医学界,疼痛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为了引起人们对疼痛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0月中旬的第一个周一设立为“世界镇痛日”,今年主题是“全球预防疼痛年”。

慢性疼痛也是一种疾病,统计和研究表明,全球30%左右的人长年忍受着各种慢性疼痛的折磨,这些慢性顽固性疼痛包括三叉神经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癌症痛、偏头疼、腰背痛、关节痛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会由局部长期的普通疼痛,变成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或中枢性疼痛,疼痛越来越剧烈,成为难治的疼痛病。

我国目前至少有1亿疼痛病人,在医院门诊的就诊病人中,2/3的病人都曾受过疼痛困扰,然而大多数人却并未意识到疼痛本身也是一种疾病,需要及时有效的诊治。而长期局部疼痛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各系统功能失调,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致残或危及病人的生命;它还会引发一系列如焦虑、失眠、忧郁甚至自杀倾向,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据权威机构调查,每年由于慢性疼痛的医疗支出,已超过心脏疾病和肿瘤疾病花费的总和。

疼痛对女性更“偏爱”,许多被忽视的女性疼痛可治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岳剑宁表示;“许多人包括女性自己,对疼痛均缺乏很好的认识,如痛经、慢性盆腔痛、妊娠相关腰背痛等经常被认为是‘正常的痛’,导致大多数女性的相关疼痛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这些被忽视的女性疼痛是应该被诊断的,且很多是可以及时治愈的。

据社会和临床流行病调查发现,女性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性疾病的发病率都明显高于男性。譬如:30%~50%的女性遭遇过痛经,女性生育期怀孕后常伴发腰痛、坐骨神经痛,分娩时的产痛,产后遗留的后背痛、耻骨联合痛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阴神经痛综合征等妇科疾病,都是女性所独有的疼痛。

此外,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疼痛对于女性比男性更加“偏爱”。有一些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疼的发病率女性为18.2%,男性为6.5%;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87%,高于男性的52.8%;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更是青睐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而女性致残率高达10%-30%。其他如腕管综合征、肩周炎、肌筋膜痛综合征、雷诺病等等,也都是女性的好发疾病。

疼痛性疾病使许多患者求医无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岳剑宁指出,出现疼痛,就代表着身体发出了疾病“信号”,这时首先要查找疼痛背后的原因,通过“治本来治标”;其次,要及时通过预防和合理治疗,防止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

从2007年开始,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示,部分具备条件的医院开始开设“疼痛科”,成为众多慢性疼痛患者的一大福音。截至2017年,全国有独立建制的疼痛科2000多个,注册在案的全国疼痛医师近20000名。通过先进技术为患有各种慢性疼痛的患者解除/缓解疼痛,最大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岳剑宁提醒,一旦出现超过一个月以上的不明原因疼痛,就该及时问诊疼痛科了。

我国仅不足二成产妇无痛分娩,女性告别分娩之痛还需改变观念

传统印象中,女人生孩子哪有不疼的?做手术哪有不疼的?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疼痛,治病就意味着必须忍受疼痛,这些观念早已成为大多数人根深蒂固的共识。

曲元教授告诉记者,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对疼痛的承受力和感受也不同。医学界按照0-10分给疼痛分级,晚期顽固性癌痛指数是10级,自然分娩的疼痛指数为9.7~9.8级。医学研究表明,产痛的疼痛程度仅次于烧灼的剧痛和肝肾结石的绞痛,是排名第三的疼痛。

2017年8月,陕西榆林一名产妇因疼痛难忍导致情绪失控跳楼自杀的新闻引发公众对于产痛和分娩镇痛的关注,而彼时分娩镇痛技术在中国开展已近20年。

分娩镇痛也就是常说的无痛分娩,也叫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国际麻醉界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适用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法,镇痛有效率达95%以上。相对剖宫产麻醉用药量更小,不会影响母婴健康。

分娩镇痛具体操作方法是,麻醉医生在分娩妈妈的腰部放置一根注药管,药管中麻醉药的浓度大约只有剖宫产的1/5,安全性很高。一般麻醉10分钟左右,疼痛就开始降低。北大第一医院从2001年开始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目前分娩镇痛数量占全部分娩总数的50%,一年要做2000多例。

而从全国来看,我国每年大约1700万产妇,而享受无痛分娩的只有16%左右。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无痛治疗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开展程度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根本原因是麻醉师缺乏,观念陈旧,宣传不够,相关部门干预不够等原因。

目前这种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2018年起,我国开始在全国推广分娩阵痛,有913家医院将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国推广分娩镇痛的诊疗工作,并进一步规范分娩镇痛操作技术,提升分娩镇痛的成功率。

“舒适化医疗”正成为现实,疼痛管理将向基层延伸

“舒适化医疗”是指患者在医院里接受医生的诊断与治疗的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在检查、治疗过程中舒适无痛,感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愉悦,无痛苦感和无恐惧感。这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随着许多医院相继开展了无痛诊疗技术,当患者检查或治疗时,应用适当剂量的镇静剂或镇痛剂,使患者在舒适无痛苦的过程中完成检查,这样既可以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检查环境和缩短检查时间,也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患者舒适地度过以往非常“难熬”的时间。

“舒适化医疗”项目也从最初的无痛人流,扩展到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无痛支气管镜、无痛宫腔镜、无痛膀胱镜、无痛整形、无痛取卵和无痛放射介入治疗等,越来越多的无痛诊疗项目,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拓展麻醉与镇痛服务领域,优先发展无痛胃肠镜、无痛纤维支气管镜和分娩镇痛、无痛康复治疗,将疼痛管理向基层延伸,探索居家疼痛管理新模式,让患者享有更高质量、更加舒适的医疗服务。

麻醉医生紧张,这几乎是全国各大医院开展“舒适化医疗”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到2018年,我国现有麻醉科医师7.6万余人,大约每万人拥有0.5名麻醉医生,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每万人2.5名至3名麻醉医生的水平。

2019年3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在温州成立舒适化医疗分会,与会专家表示,“舒适化医疗”是医疗发展的目标,其应用领域包括无痛诊疗、围术期舒适管理、疼痛管理、患者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多个方面。“舒适化医疗”的实施,不仅体现在消除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更是体现在人文或心理安慰的舒适。同时,如何推广“舒适化医疗”并延伸至基层,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 分享:
  • 编辑:任婕     2019-10-21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