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家风

最美家风浸润心田

标签:家风 |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朱子治家格言》里说: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在2019哈尔滨市“文明家庭风采”大赛暨“冰城最美家庭”揭晓颁奖典礼上,5个“最美家庭”讲述人娓娓道出的家风传承故事,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记者将他们的故事汇聚,感知他们代代相传的良善家风。

人数最多的讲述人

全国各地来了27口

获得2019“冰城最美家庭”的杨慧裕一家为了赶赴这台颁奖典礼,分散在全国各地的27口人,一个时间、一个步调赶来,四世同堂的一大家子在这个舞台使劲地炫了一把“富”。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家风传承故事《太奶奶,一本家话的流传》,27个人集体讲述一家人跟太奶奶的相思相念相处之情。全家人以这种形式深深的眷恋着太奶奶对这个家庭的深刻影响,照射出杨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几代传承的“家和万事兴”的家训。

杨慧裕对记者说:“我母亲叫王亚平,她的言传身教教育了我们几代人。母亲只上过半年私塾,父亲去世早,她一个人拉扯大我们7个孩子。60岁时,她得了脑血栓,康复后她就开始翻字典学字,10年间她翻烂了4本《新华字典》。70岁时,母亲开始写回忆录,从她的祖母一直写到她的重孙,一写就是10年。”王亚平写了20多本手稿,她的子女们就将母亲写的话进行整理制作成一本书《太奶奶,一本家话的流传》作为80岁生日的贺礼送给她。王亚平80岁生日那天,杨家的子孙排成了队,让老人家签名送书。老人平时喜欢剪纸,子女们也收集起来,在她生日那天家里给老人办了一个百幅剪纸作品展。

融融的亲情在杨家人中代代传承,他们家每年都会组织主题活动,天南海北的子女孙辈都会赶回来参加。杨家母亲一直教导子女儿孙多读书,做有品德的人、懂得报恩的人。杨家的孩子伴随着奶奶的家话成长,家中藏书有上万册,4代人和和睦睦从未红过脸,有的获得了医学奖,有的获得了书画奖,还有多项专利发明。良好家风让杨家陆续获得了“哈市十大学习型家庭”“黑龙江书香之家”“全国书香之家”“冰城最美家庭”等荣誉。太奶奶那本家话也成了全家人的灵魂,代代相传。

温暖“最美”

讲述浸润心田

“勤俭持家,孝老爱亲,睦邻友善,爱国爱家……”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祖训,从5个“最美家庭”深情的讲述中得以发扬。

87岁的朱俊峰从母亲教他“人之初性本善”,讲到父亲教育他“他人之物不可罔取,无理之事不可罔为”,再讲到他教育女儿、外孙“爱国爱家”。正因为有了父母的言传身教,朱俊峰退休后用家里一间80平方米住房开办了家庭公益“展览馆”;他每天乘坐地铁,向市民发放5000余张“爱心卡”倡导尊老爱幼;他为福建的一所农村小学捐款立旗杆,就为让国旗可以在校园升起;在国外出生的外孙第一次回国,就在北京待半天,他就让他去天安门留个影,还在照片后面写上“明天即将万里行,天安门前留个影。此行一去何时归,祖国永驻我心中。”的临行赠言,并让外孙带了一本《成语大词典》,让他不要忘了祖国,不要忘了中华文化。

韩玉皓牢记父亲“再穷也要读点书”的教诲,成为了一名老师、作家;他的儿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并因此受益匪浅,“再穷也要读点书”的家训也就成为了韩家得以传承的家风。杨玉洁的讲述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豪言壮语,她却用最朴实的日常传递着亲情的美好,用最普通的点滴小事教育两个儿子接续朴实的家风。哈尔滨市40中学的援藏干部李英龙经历了死神擦肩,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就连父母病重也不能守在床前;而他的妻子懂他舍小家为大家、心怀祖国的情怀,独自承担起照顾两家重病老人的责任。水泥厂社区83岁的郝占和参加过抗美援朝,儿子参加过对越反击战,孙子现在又穿起军装扛起枪,一家三代保家卫国;退休后,郝占和又成了社区工作的一“兵”,时刻维护着居民的安全、和睦。

一个家,不需要多华丽,只要平平安安就好;一个家,不需要多大,只要和和气气就好。一家人在一起,齐心协力,共担风雨,相互扶持,共同为了这个家打拼。有了家人陪伴,家就让人觉得温暖,即使再苦也值得。这就是“最美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力量。

  • 分享:
  • 编辑:刘丽君     2019-10-17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