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新闻

“撸包”骗术调查:购买语音用社交软件卖萌装惨诈骗

标签:新闻 | 来源:法制日报 | 作者:韩丹东 林银婷

● 不法分子通过购买语音包,包含图片、视频等,然后利用社交软件,通过撒娇、卖萌、装惨等方式骗取受害者的红包、转账。一旦被发现便立马拉黑,再寻找下一个“猎物”

● 利用内容合法的语音包实施诈骗,由具体实施诈骗的人依据侵权责任法承担民事侵权责任,情节严重而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处罚法、刑法的,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 即使社交平台不是诈骗活动的组织者,但其明知或应知平台用户在实施诈骗活动没有采取相应措施的,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和公法责任。如果社交平台并非明知亦非应知,那么在他人通知其平台上存在诈骗等侵权行为而未采取相应措施的,应对损失扩大部分与实施诈骗的行为人共同承担责任

□ 法制日报记者  韩丹东

□ 法制日报实习生 林银婷

在网络上假扮美女交友,通过话术语音包,以各种理由向男事主骗取红包。今年以来,多地警方披露,有犯罪分子通过这种行为进行网络交友类诈骗。

这类骗术又被称为“撸包”。《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这类骗术背后,隐藏着一条买卖女性社交语音包的黑色产业链,大量店铺贩卖可用于多个社交平台的语音包,而且支持私人定制,包括一些露骨内容。

装惨博得同情

诱导买家转账

在北京市朝阳区从事建筑行业的李力(化名)在两年前曾遇到过这种“撸包”骗术。

李力喜欢喝茶,但由于工作比较忙,他一般在网上购买茶叶。购买过几次茶叶后,李力加了一些卖茶叶以及探讨茶叶品质的微信群,这些群有的是卖家拉他进去的,有的是群友拉他进去的。

进群之后,李力隔三差五就会收到群友的微信好友申请。看到添加信息都是来自茶叶相关群,李力没有多想,基本上都通过了他们的申请。通过浏览这些“新朋友”的微信朋友圈,李力发现他们都是销售茶叶的卖家,添加好友后,对方都会发来一句问候,或者发上一段文字“喝新茶联系我,优惠+赠品”。

在这些“新朋友”中,一位名叫“正山小种茶妹”发来的信息引起了李力的兴趣。一是因为李力喜欢喝正山小种;二是“正山小种茶妹”发来的信息不仅配有采摘茶叶时的图片,而且还有炒茶、泡茶等视频,并且有真人出镜。

“由于储备的茶叶快喝完了,本就准备购买一些,就和‘正山小种茶妹’询价。经过一番划价后,对方同意半斤150元包邮,不过对方只接受微信转账直接付款,不支持货到付款以及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李力说。虽然担心受骗,但在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后,李力还是转了钱并将地址发给了对方。

过了几天,茶叶仍未收到。李力向对方询问快递单号,想查一下物流信息,谁知对方发来语音说:“爷爷病了,近几天很忙,没有顾上发快递。”

李力一听,对方的语音是女生的,语气也很着急,加上语音显示当时的环境嘈杂,便回了一句:“不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力时不时咨询对方是否已经发货,对方要么语音回复“快了,明天就发”,要么就发给他一段老人输液的视频。“等了近两个星期,茶叶仍没有收到,我也没有再催,心想卖家家里有事,耽搁一段时间可以理解。”李力说。

然而,当看到微信朋友圈中另一位卖茶叶的“朋友”发了一段视频,并有语音“家里爷爷病了,急需甩卖茶叶回钱给爷爷看病,希望您支持妹妹一下,不胜感激”后,李力懵了。他点开视频一看,发现这段视频正是几天前“正山小种茶妹”发过来的视频,而且声音几乎一样。

“起初,我以为这两个微信号是一个人,不过经过一番试探后,发现并不是这样的,一个认识我和我解释原因,一个极力推销。而且这位极力推销的卖家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茶叶。”李力说。至此,他才发现自己被“套路”了,最后把这类“好友”全部删除了。

千条语音30元

赠送图片视频

这些极度相似的语音包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QQ群里可以购买此类“商品”,并且此类售卖语音包的人大量存在于QQ群中。

按照线索,《法制日报》记者添加了一个名为“女声语音包”的QQ群。在浏览了群聊天记录后,《法制日报》记者发现有一位昵称为“语音定制”的网友在出售语音包。在他这里,30元就可以购买语音包,其中包含2000条语音,可以永久使用,同时免费赠送生活照和视频。

要想使用这些语音包,需要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再下载一款名为“兔兔”的语音包软件,然后通过此款软件在微信或QQ等平台上发送设置好的话术语音。《法制日报》记者发现,这款软件还支持定制语音,2元一条,10条起定,字数不超过20字,50元以上7折。对方承诺包售后,可免费更新。

《法制日报》记者从一位名为“断言”的网友处得知,现在有一种语音包是免费的,叫做“皮皮虾”语音包,只需要通过链接分享给他人,他人点击进去后便可免费使用。不过,这类免费的内容仅包括解锁语音包,不包括变声器,不能视频,也不能实时连麦。

“免费的语音包有具体的声音和声线,属于固定的声音,音质不好,容易暴露。而变声器就没有这个风险,只需充值500元至1000元就可以使用,而且方便好用。”“断言”说。

货比三家后,还有更便宜的。

一位名为“LOKtu”的网友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售卖的30元语音自制软件,包含变声器,可以永久使用,并且内容不断更新,同时可选择自己想要的声线,甚至可以视频聊天和语音连麦,只需要把软件留在后台,就可以一直使用。不过,30元不包括视频和生活照。

除了QQ群,某电商平台也在大量销售语音包,价格在5元至100元不等。

《法制日报》记者随机联系了一位店铺客服。据客服介绍,他们有很多种类,安卓版自制同人语音1000多条,可以在微信和QQ同时使用,每月更新19元,每天更新29元,不更新15元;电脑版支持QQ端的游戏,模拟器App,售价38元;苹果版只适用微信,售价89元。

这名客服还介绍称,在语音定制方面,接受各种格式语音定制,3分钟内交货,5元3条。安卓手机更新方便且便宜;苹果手机更新慢,一条需要好几分钟,不支持更新,所以软件价格比较贵,售价89元,不过可免费赠送视频和图片。

这样,一条买卖女性社交语音包的黑色产业链渐渐浮出水面。不法分子通过购买语音包,包含图片、视频等,然后利用社交软件,通过撒娇、卖萌、装惨等方式骗取受害者的红包、转账。一旦被发现便立马拉黑,再寻找下一个“猎物”。

买卖语音获利

触犯多部法律

对于这种买卖社交语音包的现象,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晓峰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语音包的声音,如果声音是由电脑合成而没有模仿任何自然人尤其是社会公众人物的声音,那么该语音包制作者的合法权利应予保护;如果声音是由电脑合成但模仿了他人尤其是社会公众人物的声音,在未取得被模仿者同意的前提下,相应的制作行为存在侵犯他人人格利益的不法性,受侵权责任法调整。

二是语音包的内容,未模仿他人的声音或者经他人同意而模仿他人声音制作的语音包,如果内容并没有色情、暴力等法律法规禁止传播的成分,那么对于相应语音包的买卖应交由私法调整,公法不宜过度介入;如果语音包的内容涉及法律禁止的色情、暴力等,那么相应的制作和买卖行为可能会纳入公法的调整范畴,受到刑法等的规范。

三是语音包的使用,对于未模仿他人的声音或者经他人同意而模仿他人声音制作的语音包,在语音包内容合法而被买受人用于诈骗等非法目的时,制作人和出卖人原则上不应承担法律责任,而是应该由具体实施不法行为的人,如诈骗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朱晓峰进一步分析称,不法分子利用语音包实施诈骗,可依据语音包内容是否合法区分为两部分进行分析。对于利用内容合法的语音包实施诈骗,由具体实施诈骗的人依据侵权责任法向遭受侵害的受害人承认民事侵权责任,如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情节严重而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处罚法、刑法的,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对于利用内容违法的语音包实施诈骗,由于语音包的制作者和出卖人也存在违法行为,所以相应的诈骗行为导致他人侵害时,应由语音包的制作人、出卖人和具体实施诈骗的行为人共同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由于相应的不法行为也会涉及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处罚法、刑法的评价,语音包的制作者、出卖人和利用语音包诈骗的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部长、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看来,买卖语音包这种现象本身不产生社会价值,也就是说,这种买卖不像其他的买卖有合法的、正当的目的,如买衣服、买鞋等。一旦利用买卖的语音从事非法获利,让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影响他人判断,引诱他人和自己发生虚假交易,就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利用高科技进行诈骗的行为。

“刑法里有关诈骗的相关法律规定完全适用于这种情况,可以用刑法中的诈骗罪来打击这类行为。”王四新说。

平台或须担责

买家务必警惕

那么,语音包交易发生的平台或者诈骗行为发生的社交平台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对此,朱晓峰说:“如果社交平台组织实施相应的诈骗活动,那么其当然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即使社交平台不是诈骗活动的组织者,但其明知或者应知平台用户在实施诈骗活动没有采取相应措施的,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和公法责任。如果社交平台并非明知亦非应知,那么在他人通知其平台上存在诈骗等侵权行为而未采取相应措施的,也应对损失扩大部分与实施诈骗的行为人共同承担责任。”

王四新也认为,平台如果发现语音交易行为,应当对其进行跟踪,采取警告,甚至可以阻止交易进行,如果发现非法交易,应立即拉入黑名单,对情节严重的进行封号处理,还可以向司法机关举报。

“消费者要警惕这类消费陷阱,如果发现可疑现象,要向平台举报,或者向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举报,比如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公安机关举报等。一旦涉及财产转移,消费者务必当心,通过可信渠道核实查证,如打电话、视频等,辨别交易对象的真实面目以及交易流程可能产生的结果。”王四新说。

在朱晓峰看来,消费者在发现被骗后首先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并根据被骗情况来决定具体的维权措施。一般而言,对于情节严重的,比如涉及钱款较多或者人身伤害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因人身侵害而有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损害赔偿;对于个人重要信息被骗的,可以通知网络平台运营者删除相关信息等。

  • 分享:
  • 编辑:吴苏锦     2019-10-15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