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家庭 > 好爸好妈

学会拒绝 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标签:好爸好妈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陈若葵

■ 陈若葵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孩子:当小朋友、同学、伙伴对自己提出某些要求时,即便不情愿,嘴上却仍旧说“好吧”,事后又觉得委屈;面对他人的诱惑,比如好吃的、好玩的游戏等,轻而易举地就被带走了;面对一些成年人的“求助”,不假思索地亲自带路或帮忙……然而,正是孩子们的单纯和善良,使他们的利益或多或少地受到损害,甚至给自己的安全带来威胁。比如,中国留德女生李洋洁2016年5月11日在跑步途中被一名女子拦下要求帮忙,进了该女子的公寓。随即,李洋洁被其男友暴力殴打、性侵,最终死亡。

其实,并不只是孩子,一些成年人也时常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或者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拒绝那些自己非常不愿意接受、不想做的事情,但因为人情和面子,最终难为了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习惯于教孩子善良、助人为乐,但却很少教孩子如何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教他们如何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以便更好地自我保护。

拒绝,在孩子的生活中很必要

不可否认,拒绝,是我们每个人维护自己界限的一种方式。《弟子规》说:“事非益,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意即如果不是好事,就不能轻易答应别人;假如轻易允诺了,做了是错,不做也是错。

在某些时候,家长不应该一味地要求孩子随和、善解人意、友好和大度。在具体的人和事面前,是否接受别人提出的请求,家长不妨提示孩子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内心想拒绝,肯定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那就大大方方地说“不”,内心不会纠结,自己的学习、生活、游戏等也不会受到影响。

孩子能在一些人和事面前勇敢地说“不”,说明孩子清楚自己的喜好,明确自己的原则底线,有勇气坚守自己的底线,知道如何规避可能遭受的损失和伤害,懂得保护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更具有自主性,而不至于为了满足别人的愿望一再刷新自己的底线,委曲求全,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

孩子学会说“不”,其实也是在学习如何“取舍”。因为,答应他人一件事,就要履行承诺,要付出耐心、等待、时间、精力等等,所以,孩子需要慎重考量自己能否做到,如果做不到,就选择拒绝,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有助于孩子从小清楚该如何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合理的拒绝并不意味着孩子不随和、没爱心、不善良。

孩子学拒绝 家长做什么

在很多场合很多事情上,拒绝别人,是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的表现。

家长做表率 拒绝要坚定 孩子习惯于有样学样,家长不失礼貌而又有理有据的拒绝方式,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比如,家长在孩子面前拒绝他人的请求或邀请时,注重礼貌用语,真心表示感谢和拒绝的意愿,并说明理由,比如自己早有安排,不方便改动。当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时,父母要果断而不失温和地拒绝,并耐心温柔地给孩子解释原因。前者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明确态度和拒绝他人时应该把握的分寸和尺度,既坚持了自己又不失教养;后者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拒绝的理由,心服口服,有助于孩子学习合理拒绝他人的方法。

尊重孩子的选择与意愿 对于具体的事件,家长可以拒绝孩子,孩子同样也可以拒绝家长。这就需要家长有豁达的胸怀,能够接受孩子合理的拒绝。比如,孩子可以拒绝家长的建议,而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因为,孩子有选择自己衣服颜色和款式的权利。父母坦然面对孩子对自己说“不”,允许孩子在一些事情上做出自己的选择,是给予孩子必要的尊重。被尊重的孩子,在被他人拒绝时,也容易平和接受,尊重对方的意愿。

学会分析 知道取舍 孩子学习拒绝,大致可以遵循几个原则,即不可以、做不到、不愿意。这要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清楚自己行为的底线,知道取舍。比如,同伴约自己去偷别人的东西、考试时给他传纸条,甚至替考等等,家长要跟孩子强调:类似原则性的错误请求,毫无妥协的余地,无论对方给出多大的利益诱惑,都必须一口回绝,没有商量的余地。而有些事情,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答应了也做不到,既帮不上忙还耽误了人家的事,所以也必须拒绝。

对于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衡量一下,接受和拒绝两个选择各自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两相比较,孩子更愿意接受哪种结果,就采取哪种方式。

拒绝时的语气很重要 很多时候,人们不能接受的不是被拒绝的结果,而是不能接受对方拒绝自己时的态度。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在拒绝他人时,语气不能强硬,而是换位思考,用商量的口吻和不伤害对方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也要允许对方把自己的意见、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在坦诚的沟通中进一步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意图、相互理解,达到拒绝对方而不失友谊的目的。

拖延不失为一种策略 很多时候,孩子不想答应一些熟人的请求,或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说“不”,或纠结于是否接受,家长不妨建议孩子推迟答复,比如说“我想好了再跟你说”“我再考虑考虑”等,这样既可以给自己更多的时间考虑,也可以拖延一些时日。这也是一种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对方也会从孩子的推迟中,明白他的意图,双方也不至于尴尬。


  • 分享:
  • 编辑:刘丽君     2019-10-12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