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70周年专题页面 > 特别关注3

教育公平让女性人生更加出彩 ——追寻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进步发展的足迹⑤

标签:特别关注3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记者 周韵曦

保障女性平等受教育权是国家的法定职责,是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将确保女性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女性文化素质作为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实现妇女真正彻底解放的重要措施,妇女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切关怀下,从幼儿园到义务教育,从职业技能学校到高校,女性的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女性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妇女与新时代同行,为新目标奋斗,在新征程建功。

男女同等受教育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2018年3月,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特殊案件:因家庭困难等原因,父母坚决让小学毕业的小娜辍学。了解到小娜非常渴望上学,广河县妇联、团委将小娜父母起诉至广河县人民法院,诉称“两被告无视法律法规,拒绝送女儿上学,非法剥夺了女儿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最终,在法院审判长的释法说理下,被告同意将女儿送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重回校园,笑容再次回到了这名花季少女的脸上。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法律法规的充分保障下,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持续实施教育惠民政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积极推进教育公平的历史进程中,妇女受教育状况不断改善,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有机会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同时消除了教育制度、宗旨、内容中歧视、限制妇女受教育的不平等规定,使妇女教育迅速发展。

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高等教育法也均就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作出明确规定。

随之而来的,是男女受教育差异的逐渐消除:

——女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继续提高。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和学前班)幼儿数4600万人,其中女童占比重46.7%。

——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实现男女平等。2017年,女童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9%,与男童完全相同。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分别达到46.5%和46.4%,比1951年分别提高18.5和20.8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性别差距缩小。2017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中有女生189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的47.7%。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为50.9%,已超过半数。

——制定出台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政策,不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制定女童专项扶助政策,实施“春蕾计划”和“希望工程”等助学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短板被逐渐补齐,农村女童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

更值得注意的是,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过程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2014年,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要求学校平等对待每名学生,不让一名学生因为性别等因素而受到歧视。在教材封面设计、插图安排和内容选择等方面都充分考虑性别因素,消除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

2015年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显示,百余所高校开设了440余门女性学和性别平等课程。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不仅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升,更反映出我国受教育权保障水平的提升。妇女在国民教育体系各层次中参与度大幅提升,也为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女性人才崛起为国家发展蓄力助航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曾明确指出:逐步提高女性接受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比例。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在招生工作中,除国家规定的特殊专业外,必须坚持男女平等录取的原则。

恢复高考后,在校女大学生比例逐步攀升,妇女接受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水平实现历史新高:

——改革开放40年来,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7.7%,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已达50.9%。

——194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女生仅23157人,占高校学生总人数的19.8%。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比例已达52.5%,比1978年提高28.4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所占比例从1992年的24.8%,增加到2017年的48.4%,比1985年提高29.8个百分点;

——博士研究生中女生的比例显著增长。自1982年恢复学位制到1993年,中国仅有1149名女性获得博士学位,占博士总数的9.4%。2007年,报考博士生的女性考生录取比例达30%,2014年,博士研究生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增至36.93%。

随着多层次、多渠道的女性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越来越多女性投身高能物理、航天工程、人工智能等高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20多个研究所、500多名科技人员,其中女性寥寥无几。”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宣传动员委员会召开的“中国妇女与科技发展”座谈会上,时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的朱丽兰曾这样说。

在70年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中,科技领域的性别局限早已被打破。

2016年6月20日,女科学家颜宁与时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等一同入选《自然》杂志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这一分量颇重的名单中,颜宁并非唯一的女性。率先在小麦和大米上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中科院遗传生物研究所高彩霞教授,在基础神经生物学和大脑健康转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叶玉如院长,用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博士均在其列。

在素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中,也有张弥曼、李方华、叶玉如、任咏华、谢毅、陈化兰等6位中国女科学家获得殊荣。

活跃在科技领域的女性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1993年,中国已有女科技人员809.7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5%。目前,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已增至约3600万人,占比近四成,是我国科技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从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女性代表比例仅占1%~2%,到目前两院院士高层科技女性比例逐步提高至5.6%~6%,也集中体现出女性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中国在教育方面的成就,让我非常惊叹。尤其对于女性,随着她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梦想会因此而实现。”纪念北京世妇会20周年期间,时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芳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曾这样说。

多形式继续教育为女性拓宽成长成才平台

新中国成立之初,妇女文盲率远远高于男性。70年来,我国扫除妇女文盲成果斐然。

由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罗琼主编的《当代中国妇女》一书中曾有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90%以上妇女都是文盲。在农村,妇女则占文盲总数的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100%。

妇女文盲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妇女各项权益的落实。

为此,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识字教育、扫除文盲。20世纪50年代曾开展三次扫盲运动,帮助1600万名妇女脱盲。改革开放后,国家持续开展扫盲工作,到1993年累计扫除妇女文盲1.1亿人。如今,全国妇女文盲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0%降至2017年的7.3%,实现历史巨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政府充分利用各类成人学校、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妇女的特点,在城乡妇女中大力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扫盲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1995年,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组委会副主席兼论坛委员会主任的黄启璪在中国组委会’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中,特别介绍了由全国妇联联合政府12个部门在农村妇女中倡导的“双学双比”活动。

“这个‘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目的是帮助妇女学习文化和农业科技知识、生产管理知识,因此受到妇女们的普遍欢迎。”黄启璪在会上宣布,“参加这一活动的妇女已达1.2亿,已有2003万妇女脱盲,9500万妇女接受了各种实用技术培训,51万妇女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

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等措施,也为妇女接受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满足女性成长成才需求的平台不断拓宽。

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全球妇女峰会上郑重主张:“发展面向妇女的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帮助她们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变化。”

“我今天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不断学习,归功于上海市妇联、上海开放大学提供的女性终身学习的机会。”2016年9月26日,在全国妇联“精彩人生女性终身学习计划”启动仪式上,学员代表、上海宛心家庭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东秀动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结合现代女性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打通妇女学习的“最后一公里”,“精彩人生女性终身学习计划”为广大女性不断提升自我、释放创造活力搭建起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

正是千万女性人才源源不断走向社会各行各业各种岗位,用其所学,为社会积极奉献,建功立业。

峥嵘7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妇女教育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妇女插上梦想的翅膀,让妇女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时代的变迁中,广大妇女们勇立潮头,用智慧与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进入新时代,广大妇女必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矢志追求伟大梦想,奔赴更美好的前程。

  • 分享:
  • 编辑:     2019-10-10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