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70周年专题页面 >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

老工业基地重庆: 紧抓共和国发展机遇 绘出新时代壮丽色彩

标签: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 | 来源:中国妇女网 | 作者:许真学 李伶俐

重庆风光。 苏思/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许真学

□ 李伶俐

“重庆的解放没能赶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说这句话时,90岁高龄的李玉珍眼神复杂,在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她的一批战友永远地长眠在了歌乐山。

解放没能赶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解放后的重庆却紧紧跟着新中国的发展步伐,抢抓每一次发展机遇,用70年时间绘出了新时代的壮丽色彩。

1947年出生在万盛的傅之英,是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20世纪50年代,只有十来岁的傅之英亲眼见证了万盛到重庆的运煤铁路通车,也是因为这条铁路,万盛依托矿产资源实现了经济的起步与发展。

在这条铁路的背后,是中央资金对重庆工业发展史无前例的投入。1953年,重庆工业项目中有100多项得到中央资金投入,国家众多工业部门也在重庆不断增加投资,新建的一批重工业项目得到国家高度重视,重庆木材综合加工厂、重庆肉联厂、重庆电厂等均被作为全国重点项目扶持,到“一五”期末,重庆已初步形成工业体系,成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

1964年,中央开始在中国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进行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这一时期被称为“三线建设”时期。重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利用军工工业城市的基础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备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不仅制造常规兵器,还与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工业相结合。到20世纪80年代,重庆已拥有近40家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这些企业为后来重庆在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摩托车、小轿车等产品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7年,重庆迎来了发展新机遇。这一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重庆开始腾飞。

1997年以后,重庆的工业发展更是进入了黄金时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工业利润分别平均增长49.2%、28.9%和24.1%,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同时,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增速,经济发展的需求对重庆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年69岁的但银珍曾任江北区副区长,她还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期,如今已是江北区商圈的观音桥还被戏称为一根“鸡肠子”,意思是只有一条弯弯绕绕又狭窄的路。要致富,先修路。直辖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将1998年至2000年作为“交通建设年”。2000年,重庆被国家纳入西部大开发重点省市之一,全市铁路网、高速网、水运网、民航网、城乡公交运输网“五网”联动布局。2004年,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重庆轻轨二号线试运行;2010年,“二环八射”近2000公里骨架公路网全面形成,“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的交通蓝图提前十年实现;2015年12月,成渝高铁正式投入运营,重庆实现高铁“零突破”。

重庆的发展从来离不开党中央的关怀。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渝调研时对重庆提出了“两点”定位、“两地”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2017年3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希望重庆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重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随后,交通运输部将重庆列为“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又提出,希望重庆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支撑、带动、示范,字里行间都是党中央对重庆寄予的厚望。

产业基础实力雄厚,新兴产业势头良好,创新能力名列前茅,智能制造蹄疾步稳,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如今,重庆已基本形成以电子、汽车、装备、化工、材料、消费品和能源等为主导多点支撑产业体系。2018年,重庆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居西部前列。“一枢纽十干线二支线”铁路网络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江北国际机场航线连通世界各地,果园港等一批现代化港口建成投用,科技创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两年来,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26家,新培育市科技型企业7766家、总数达到11026家,全市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均提高19.2%。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重庆将继续在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这样的巨变,让李玉珍感慨,每次去歌乐山看战友,她都会向他们述说如今的重庆,讲述如今越来越如他们所愿的新中国。

  • 分享:
  • 编辑:刘昱卓     2019-09-24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