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70周年专题页面 >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

河南: 扭住发展不放松 绘就“丰收”新画卷

标签: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 | 来源: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 作者:苏建军

苏建军/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苏建军

位于大别山区的河南省光山县黄大塘村孙楼村民组,是一个只有29户152人的小村落。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走进这里,70岁的老人徐新华告诉记者自己亲身感受到几十年来孙楼村的变化。在徐新华记忆中,过去的孙楼人,家住寒舍,缺衣少吃,一年当中有半年需借粮度日,“人们穷怕了,苦怕了。”

“穷则思变,改革开放后,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他们骨子里有不屈不挠的拼劲,誓将家乡大变样。”黄大塘村党支部书记黄修运说。2001年除夕前夜,返乡青年们聚在一起,首次捐款两万元修建了村部至孙楼的砂石路;2014年春节再聚会,又提议扒掉原来21处旧土房,统一规划建别墅。2016年秋天,25套连体别墅建成了。

从2015年起,村里来了两批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队以村为家,倾力帮扶,先后投入80多万元,加强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新修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整修13个水池塘,新修村道17公里,帮助孙楼在全县农村村民组率先建成雨污分离排放系统,实现了农村户厕集中化粪池改造。

为帮助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光山县副县长孔凡文介绍:“村里的党员干部发挥领头雁作用,成立了几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带动133户群众发家致富。”

像孙楼这样的村庄,在河南还有很多。

经受过苦难,才对发展有着更深切的渴望。70年的砥砺奋进,改写了河南农民的命运,也改写了河南发展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南是全国最贫困落后的省份之一,人均年工农业总产值为50.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

70年来,河南实现了从整体贫困到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转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1952年全省生产总值只有36.09亿元,1991年生产总值跨越千亿元大关,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万亿元大关,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8万亿元,连续14年稳居全国第5位。

多年来,河南扭住发展不放松,用改革的智慧和开放的勇气,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

中原熟,天下足。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今年再次迎来丰收。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消息称,2019年河南夏粮产量达749.08亿斤,比去年增加26.3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且今年河南夏粮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夏粮增产对全国贡献率达44.9%。

新中国成立后,解决粮食问题曾是全国的头等大事,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河南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2018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1329亿斤,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近10倍;粮食亩产从1949年的55公斤,增长到现在的小麦平均亩产436.62公斤。从过去的“自己吃不饱”,到现在每年外调400亿斤粮食,河南为中国人“吃饱肚子”作出了巨大贡献。

河南是粮食大省,也是交通大省。

河南是中国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近些年来,河南借助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起了空中、陆路、网上、海上四条“新丝路”,联通世界。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就是从这里飞向蓝天的;今天,河南又建起了中原航空港,有更多的飞机飞向世界各地。郑州正全力建设中部航空大都市,形成“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国际航空大网络。

2018年,郑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33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51.5万吨,客货运规模继续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一条连天接地、物通全球的“空中丝路”已经建成。

郑州机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一个投资超千亿,占地约100平方公里的超级枢纽工程正在快速推进:机场三期、高铁南站开工建设,郑万郑合‘米字型’高铁加速成型,‘三横三纵’的国省干线路网加快构建,物流集疏半径进一步扩大。”

“陆路丝路”越开越密。自2013年中欧班列(郑州)开行以来,已顺利运营6年整,已覆盖24个国家的126个城市。此外,铁路枢纽对接沿海港口的“海上丝路”也越来越顺畅,目前郑州至连云港、青岛、天津等港口的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超过200班。

“网上丝路”更是让河南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枢纽。在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来自全国的商品从这里销往世界,来自全球的货物在这里发往全国。

思考“世界地图”,打通“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河南走好了区位优势这步“妙棋”,服务内陆,联通世界。

势不可挡的改革大潮,从农村逐步向城市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全方位改革推进,成为河南发展的强大动力。

70年来,河南产业结构从最初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并逐步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逐渐驶入工业化快车道,工业生产总值由1952年4.77亿元增加到2018年1.939万亿元,年均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52年5.4亿元提高到2018年2.17万亿元,年均增长13.4%。科技发展从几近空白到创新型河南建设,再到打造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2018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达15.4万件、8.23万件,是1986年的332倍、262.2倍。

70年来,河南基础设施发展突飞猛进,全面扭转了昔日的薄弱状况,新的竞争优势基本形成。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实现村村通动力电。

70年来,河南社会事业实现了由发展滞后向全面协调的突破,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1993年开始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居民医疗保险城乡统一。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乐章,在不懈奋斗中奏响。河南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始终立足省情,找准加快自身发展和服务全国大局的结合点,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

“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那样,亿万中原儿女牢记总书记嘱托,激发出磅礴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铺陈开叠彩的时代新画卷。

  • 分享:
  • 编辑:吴苏锦     2019-09-23

评论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