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妇女儿童家庭大数据中心 > 思想引领 > 女性研究 > 新女学周刊

吸引优秀男性从教亟待突破多重障碍

标签:新女学周刊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林玲

阅读提示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女性化”现象。本文作者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收入低、所承担的社会压力大,其“求安稳”的职业特性已经不太符合男性社会角色的要求,加之新兴产业的兴起为男性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导致年轻一代男性从教意愿更低,这种“女性化”的局面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教师职业的性别隔离。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女性化”现象。从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来看,除高等教育阶段外,其他学段女性教师比例多比男性高:初中阶段专任女教师比例为56.78%;普通小学女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8.75%,而幼儿园则高达97.84%。这个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职业颇受女性欢迎,越来越多女性将其作为就业的“首选”;另一方面则因为愿意加入教师队伍的男性尤其优秀男性正在逐渐减少。当前教师的职业特性已经不太符合男性社会角色的要求,年轻一代男性从教意愿更低,这将给未来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低回报、高压力是阻碍男性从教的主要因素

调查发现,虽然社会大众看好教师收入,但教师群体内部并不满意。虽然从1988年~2017年间,教师职业工资水平不断增长。但在教师看来,这个职业的门槛较高,收入却太低。与其他行业相比,其收入水平并不公平,不能赋予其“职业尊严”感;与过去相比,教师收入的购买力也在下降。在当前的社会分工中,男性依然是家庭主要供养者。教师收入无法支付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不能满足其“养家糊口”的要求。此外,各省的受访教师都非常集中地提到了住房问题。调查发现,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越来越少的农村男性教师选择入城当教师。

同时,社会的高期待、高压力极大地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正在成为“高危”职业。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和对学校的不信任、不尊重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有教师戏称自己要带3个“独生子女”(学生父母也都是独生子女),沟通困难。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家校关系容易紧张。但社会舆论更多站在家长的角度,缺少对教师权益的保护。

传统男性气质带来的挑战

安稳是教师职业最具吸引力的特点之一,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教师职业缺乏挑战性,缺乏新鲜感,这也是影响男性不选择从教的重要因素。教师工作重复性较高,事务性工作较多,“一眼望到头”的工作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而且,教师常年与孩子打交道,与社会相对隔离。这些都不符合社会对男性气质的期望,难以吸引优秀的男性人才。有教师指出,男性教师在学校待久后和朋友之间缺少共同语言,社会关系网络逐渐缩小,冒险、爱挑战的气质也会逐渐减弱。

教师队伍“女多男少”的现状固化了教师职业的社会性别,更多的人将其视为“女性化”职业,结果又导致更多的男性不愿意选择教师行业。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都被男女生共同认为更适合女性。学生访谈也发现,学生认为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都更适合由女性担任,中学老师没有性别之分,而大学老师普遍认为是男老师、教授,而且是年龄偏大的男老师。职业的这种刻板印象必将降低男生的从教意愿。

笔者及研究团队对中小学生的调查证实,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中75.3%女生想过当教师,而男生的比例仅为52.9%。这表明教师职业更为女生所向往。如果说想当教师只是未经认真思考的想法,那么从教意愿则体现个体对职业认真选择的结果。数据显示,总体中有从教意愿的比例为9.3%。分性别看,女生中有从教意愿的比例仍高于男生,前者为11.4%,后者为7.2%。表明女生更倾向于选择教师职业。

一旦人们形成教师就是女性的工作的印象,那么,即使有愿意从事教育的男性,也会望而却步。进入教师队伍的男性,很容易被贴上“娘”“没追求”“没本事”等标签,很可能会让男性放弃这个选择。当前男性要进入教师队伍要突破强大的性别壁垒。这部分上是教师队伍“女多男少”的结果,反过来又强化了“女多男少”现象。男性从刚开始职业规划的时候就已经被挡在教师队伍之外了。一位受访的高中教师表示,“女生无论成绩好坏,在考大学的时候都会有人考师范,但是男生的话,无论成绩好还是成绩差,也很少有男生愿意去读师范,以后当老师。”据河南省郑州三十六中2014年~2018年高考志愿报考统计显示,该校报告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人数最高的比例只有17%,其中男生所占比例也只有百分之二三十。

与20多年前相比,今天年轻人的就业已经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尤其新兴行业的发展,让年轻人更加看重职业的自由空间和社会回报。“男生可能搞软件,搞电子的比较多,尤其自主创业者,发家致富的机会更多。”人们从教意愿必然受到冲击。但如果不紧随时代发展做出调整以吸引年轻人,教师队伍建设将出现人才危机。

应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男性加入教师队伍

调查证实,男女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比例相对均衡的教师队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空间。因此,提升教师性别结构中的男性比例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从长远看,应该不断转变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鼓励双性化特质,推进两性的社会平等。在现阶段,建议从不同角度入手,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教师加入教师队伍。

首先应该从收入着手,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提升教师职业回报率;同时,拉大教师的工资收入梯度,打破教师收入的天花板效应。其次,着力改变教师职业的刻板印象,通过加大宣传(突出师德和专业能力)的、强调专业性等途径重塑教师的专业化形象。再次,在性别比例相对失衡的地区和学校,采取更灵活的教师管理方式,实行弹性准入和退出机制,允许优秀男性以短期教师、志愿教师和临时教师等不同形式进入学校。最后,在职前培养阶段开放一定的空间,允许师范教育适度向男性倾斜(如部分省份的男公费师范生政策),追踪培养效果,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促进优秀男性进入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 分享:
  • 编辑:肖婷     2019-09-10

评论

0/150